论文:关于幼儿环境教育的思考(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3日 15:45:24

  2.与孩子“共享自然”,萌发幼儿为了生存而保护好自然环境的良好情感“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共享自然”就是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保护环境良好行为习惯。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置身于大自然中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开启孩子们欣赏自然的美与神奇的心灵。利用孩子们热爱自然的天性,在他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激发幼儿的热情,教导孩子们用身体和心灵去体味自然;渗透了解和认识自然的有关知识,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加深幼儿与自然的感情,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产生关爱自然的信念,使个人内心的体验得以升华。

  3.日常渗透教育与主题系列教育相结合,把环境教育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结合教材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到各门课程当中;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内容,积极强化对环境有益的行为,并使其逐步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在游戏中渗透环境知识,如让学生们变废为宝,自制玩具,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与此同时,还应围绕一些重要环保节日(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并邀请家长和一些相关人士参加,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并积极促进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的建设,开拓校外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天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开展环境教育,对幼儿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幼儿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环境知识匮乏,不利于幼儿环境教育的开展;另外,幼儿环境教育的特殊性,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教学,着重情感的教育、行动技巧的培养及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的建立,而非仅是知识的教导,因而更需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技巧的运用,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一是应当在师范教育中开设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环境素养;二是应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其环境知识和技能,树立可持续的价值观;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和总结幼儿环境教育的新方法和宝贵经验。幼儿环境教育若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不仅要对幼儿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幼儿环境教育课程编制、教学法、教学单元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求幼儿教师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丰富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 史万兵.环境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1998.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