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噪音》:我组织幼儿听“勺碗筷桶”奏响区,让他们感到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从而进一步教育幼儿在看电视、听录音机声音要小一点,上楼梯时脚步要轻一点,室内说话时声音要轻一点,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
又如社会活动《花儿好看我不摘》中:我先是带幼儿去观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通过闻花香、观花形、花色等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幼儿与花交朋友。再讨论:“如果花被摘了,它会怎么样?”幼儿的回答都是“会疼的,会哭的”,从而让幼儿懂得不摘花。
通过实践比较,幼儿在情感上可更贴近美好环境,唤起幼儿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2 、寓教于玩,运用游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游戏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是幼儿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我结合主题,开展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游戏活动。
如:在表演角,我让小朋友扮演“小小环保员”的角色游戏,通过游戏来认识环保员的工作情况,了解环保的知识。在区角活动中,我班师生共同收集一些无毒无害废旧材料:塑料管、碎布、可乐瓶、果冻盒、纸盒、食物罐等来进行废物制作,制成娃娃,小汽车、花篮、机器人等有趣的玩具,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从侧面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游戏“快乐的小鱼”:每个幼儿扮演快乐小鱼的角色,围着小池在音乐声中边看小鱼快乐的游来游去,边学小鱼游水的动作,在幼儿快乐之中,我们游戏的情景突然转换,音乐声中突然传来了小鱼的呼救声,有条小鱼掉进了污水中,让幼儿观察小鱼在污水里挣扎的情景,看到掉进污水里的小鱼很难受,有生命的危险,把小鱼救出来,让它回到清水里,它又很快乐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了。游戏中不仅使幼儿分清了清水和污水,并知道污水对生命的危害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培养幼儿不玩脏水,不把东西扔进干净的水里,从小保护水源的道理。
游戏“大风和灰尘”:教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灰尘、大风呼呼刮起,地上的灰尘到处飞舞,慢慢落落到人们人体的各部分,落到窗台上,桌面上,椅子上等,到处都变得很脏,新鲜空气也被灰尘污染了,从游戏中,幼儿知道了“灰尘从哪里来”的道理,教师教育幼儿要经常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并知道外出回家要洗脸、洗手,不然就会灰尘满面影响健康。
3、通过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感受到环保教育。
幼儿年龄阶段,逻辑思维不发达,教育需直观形象,我们除了运用模型、实物、标本、挂图等具体形象进行教育外,还注意运用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每星期1—2次组织孩子观看碟片,以扩大孩子视野。如科普片《地球心脏探秘》;动画片《十万个为什么》中“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发洪水”,“为什么小树要浇水,大树不要浇水”,“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生动形象的教育,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力,扩大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知识面,使他们感受到人类必须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共存。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已急不可待。另外,参观展览会,自己动手办展览等,都是孩子们从中吸取环保知识的良好途径。
4、开展环境社会活动,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我和小树一起长大”、“保护地球”、“减少垃圾”等系列社会活动。
在“我和小树一起长大” 活动中,我们结合“植树节”让幼儿在爸爸、妈妈帮助下,种下一棵树,并结合有关的社会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周围人们对环保的重视,进一步了解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所做的不懈努力,从而巩固幼儿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