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幼儿质疑能力培养的动力(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30日 09:29:47

  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测量的规律。而且每次测量时老师都没有急于对幼儿的各种测量策略给予评价,而是引导孩子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去发现问题、去感受体验问题,进而通过讨论、交流这种分享经验的方式去学着调整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不着痕迹的引导使幼儿自然地产生了问题、发现了问题。

  3、支持幼儿解惑。

  当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老师应退到幼儿身后,静观其变。当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困难想要退缩或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走向弯路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入,支持幼儿的行为,并努力引导幼儿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美工区提供了许多孩子们过生日用过的小蛋糕盘,蛋糕盘圆圆的,令人产生许多有关圆的遐想。当我让幼儿来说说蛋糕盘能做些什么玩具时,孩子们一下子说了很多,胡陈超说:“我可以做小猫的脸。”睿哲说:“我可以做一个小娃娃。”禹鹏说:“我可以做一个葫芦娃。”、、、、、、开始活动了,天天用剪刀把红色的即时贴纸剪成三角形,贴在了圆盘对称的两边,共贴了两个,一个大,一个小,我问她:“你是装饰乌龟背上的花纹吗?”天天抬起头,不自信地点点头,好象感觉自己装饰的不漂亮似的。我马上表扬了她的想法,她才满意地笑了笑,我继而轻声地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一下子可以剪出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呢?这样做起来就快多了!去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她高兴地点了点头,她重新拿起剪刀,但没有马上剪,用手把材料折了一下,又放平了,好象在问,怎么剪呢?看看她犹豫,我又问这样一个问题:“想想我们以前剪窗花是怎样剪的,翻开来会有什么现象?”她没说什么,拿起即时贴就对折起来用剪刀剪了一个三角形,翻开来一看,马上有两个连在一起的三角形,她又犹豫地看了看我,我又问:“怎样把连在一起的三角形变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呢?”他马上发现连在一起的折痕,用剪刀一剪就变出来了,她马上提给我看:“赵老师,,我变成两个三角形了。”我说:“你真棒,能动小脑筋来剪了,那怎样一下子能剪出三个、四个来呢?”不一会儿,她把一下子剪成功的三角形拿到我面前。

  这个案例,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的思考,怎样剪就能剪出几个三角形?孩子带着问题慢慢地操作、探索、尝试,当然,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当孩子有退缩或者放弃行为时,教师应有一定的支持,不然,孩子的探索激情会慢慢消失,但老师的支持不是帮助而是一步步的引导。当我提到剪窗花时是怎么剪时,一下子使孩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慢慢解决了自己的质疑,后来还会举一反三,从中也看出,老师在孩子自主活动中的支持很重要。

  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质疑、释疑能力的广阔的平台,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探索、评价”为主线,引导、鼓励幼儿遇到问题不气馁,碰到困难不放弃,学会主动质疑、积极尝试释疑,逐步树立幼儿的问题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