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学来源于生活(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4日 15:22:44

  六、生活中把握数学教育时机有专家指出:“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各种实际的需要,学习数学必须包括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知识的储备或教条。”这个观点的指出,说明幼儿学习数学不是教师的一种教条式的传授或单板的解说,也不是仅仅依靠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掌握数学,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的独特性,它必须密切结合幼儿的现实生活。利用生活中数学关系的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用数学的办法解决生活问题是幼儿的实际需要的动力,从而使数学的现实意义被幼儿转化成为抽象的数学模式并加以解决,从而进入美妙的数学世界之中。因此,挖掘生活中数学教育时机,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建构幼儿对生活中数学的经验知识,成为我们学习、贯彻《纲要》精神的一个落脚点。例如,一天,午点是吃橘子。平时,孩子们经常是两个人分一个。今天橘子多了,可是又不够一人一个。教师请中三班的幼儿想办法。幼儿想出了3种办法:三个人分一个橘子;三人分两个橘子;两个人分一个,看剩下多少再分;幼儿在老师的建议下尝试了三个人分两个橘子,正好每人手里分了6瓣。从这个案例中,幼儿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橘子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却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的乐趣。小朋友能积极开动脑筋尝试对橘子的分法,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了相关的数学经验,感受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类似这样的问题情景往往发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带来的惊喜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会发现当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会表现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幼儿并不需要成人如何的说教,而是在充满数学的环境中用他们的智慧解决难题,表现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从幼儿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做的是抓住生活教育的机会,把握蕴含数学关系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大胆猜想、探索,适时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因此在生活中的建构数学经验,更多的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时机,把握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七、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生活中幼儿往往容易对具体的数学关系感兴趣,因为生活中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分蛋糕,分蛋糕的幼儿要把蛋糕均分,需要计数班上有多少幼儿,并能一一对应的把分的蛋糕给每个小朋友。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幼儿内心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产生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所以对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要竟可能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建构数学知识。如,家里来了几位客人,需要几双筷子呢?或请你找一找家里的灯有多少只?这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幼儿主动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因此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通过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建构幼儿的认知结构,获得对数学内在的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事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需要幼儿去发现探索他们的数学关系。激发幼儿的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

  八、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也需要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辅助教学,使幼儿对抽象的问题能在具体形象的分析下理解,数学本事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因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维去理智的解决数学问题,而是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建构数学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而幼儿的数学经验通过教师的整理归纳具有了数学知识,而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需要数学来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例如,吃过午饭后,教师要带领去散步,看到幼儿园的墙角摆放了好多盆花,教师就特意说:“这花多美!要是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人一盆,不知道够不够?”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引起了幼儿对花盆的计数,然后,一个小朋友说:“不够,我数了花盆有十盆,只能给十个小朋友分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