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沈心艳老师所言:培训者要转变,变讲授者为倾听者、 变检查者为挖掘者、 变评价者为置疑者 、变要求者为建议者 。
这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需要我们用多大的努力去实现呀!
最后,是广大的参训教师,研修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所有教师的能力和潜力,注重分析自身的需求,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设计符合每个教师最近发展区的研修方案和计划,让每一位教师能卷入园本研修,让老师们不再总是处于"跟随状态",而是"乐研"、"主动研", 研师、研研,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这是园本研修中很关键的一步,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培训者费尽心思准备的培训内容,却发现老师们不感兴趣,大家认为可以敷衍了事,认为研修对普通老师来说意义不大,只有做课题、写论文的时候才需要研修,平常工作的研修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状态不改变,园本研修就很难做好,这往往也是园本研修的一个"瓶颈"所在。
三、 园本研修的预设
结合以往的园本教研,我觉得要想做好园本研修,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预设:
(1)主题的选择,来自教师的困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研师、研研和研生,培训者要掌握一线教师的困惑所在,倾听一线的声音,切实为一线教学做好服务。
(2)目标的确定:直接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这是和园本教研最大的区别,园本研修要系统性、连续性、渐进性。
(3)问题的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逐渐深入。培训者要多设疑,少否定,多建议、少指正,让老师们在不断地反思、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4)案例的预设:联系教师的教学实践。平时的非正规的研讨,不是研修,但形成了研讨文化,培训者要善于有效引导、设计,使之走向研修之路。
说了这么多,这只是我对园本研修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要思考和解决:
如何提高老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幼儿园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培训者?
如何让老师们"说的"和"做的"一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幼儿园为研修提供相应保障?
……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幼儿园园长、培训者、老师们共同面对和思考,只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使园本教研真正走向园本研修。
参考文献:
1、 沈心燕《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支持方式》,《学前教育》2006.07.08
2、《园本研修的N条建议》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