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情感的培养(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7日 14:47:51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 某报报道:有4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他们的父母都是同一单位的,这4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一个小伙伴不慎溺水,另外三个孩子居然既不呼救也不报警,“从容”地掩埋好小伙伴的遗物,若无其事地回家。这起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孩子们可能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更说明了孩子们缺乏起码的情感。

  为什么他们会对同伴如此无情呢?大概是与幼年时期缺乏情感教育有关。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过去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在那种环境中孩子往往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深沉的爱,也就自然接受着情感教育。现在的家庭中孩子少,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好,孩子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如果孩子从小对人对事淡漠无情,长大后就不可能与人和睦共事,也不可能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有责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因此父母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注重情感教育,就要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要培养幼儿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态度和热烈情感。

  首先,要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要让幼儿识别到什么会引起各种情感。情绪和情感的识别是建立在幼儿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的。比如:让幼儿知道自己在玩乐中获胜是一件光荣的事,而产生高兴与自豪;让幼儿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游戏,就会成为孤独的人,因而沮丧内疚;让幼儿知道在百货商店里与家长耍赖或哭闹是错误的,因而惭愧等。表达情绪、情感过程包括表达和控制两个方面。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别人体验、感受,而控制则是当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一些当前利益时,个体能暂时抑制冲动。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别人抢去时,她很想冲上去争夺。但是,如果我们平时教给了幼儿一些处理此类问题的正确方法:此时就可以用语言提醒或寻求他人帮助等,孩子就会试着放弃争夺的侵犯性行为,转为用正确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换言之,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易让幼儿获得他人的帮助,品尝成功的喜悦。幼儿如果能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就会避免再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最后,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后,就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吸引”。这种吸引使幼儿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如拉一拉衣服上的小饰物,看一看教室外的环境,想一想有趣的事情,而集中注意力在当前的活动。因此这能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思想不集中或漠然消极的态度。在各种活动中,家长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可以利用小实验、猜谜和小魔术等有效手段,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态度。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幼儿就有机会去理解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理解他人的心理,富有同情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摆脱过分自我中心思想。从而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中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多学习、研讨,主动地去挖掘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幼儿认识、行为发展的情感教育素材,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