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古文导读与良好倾听习惯形成的研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8日 10:16:12

  在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中的活动目标里,经常提到要培养幼儿能倾听老师或同伴的讲述。那么,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期抓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对古文导读颇感兴趣。于是,本学期我就如何在古文导读中促进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形成作了一番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良好倾听氛围,提高幼儿倾听能力。

  实践证明,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和在闹哄哄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安静的环境中幼儿也会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反之则会显得焦燥不安,心神不宁。因此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对提高幼儿倾听能力至关重要。

  古文导读对幼儿来说只求记忆,不求理解,但中国古文讲究平仄,诗句中蕴含着音乐之美,因此孩子们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颇感兴趣。每次读古文前,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先安静下来。如做个手指游戏、听一段音乐或讲个根据古文自编的小故事等。等孩子们静下来后,我再一句句地教他们读古文。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特别注重说话的轻、重、快、慢,还要加上一些动作让幼儿边读边做,如拍拍肩、拍拍腿、转手腕、变化手指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有一次在教“赵中令,读《鲁论》”时,有几个孩子思想不是很集中,把“读《鲁论》”念成了“读五论”,我就让他们单独起来读,孩子们一听都笑了,我告诉他们“读的时候不仅要认真地看老师的嘴巴,还要仔细地听声音,读错了会闹笑话的。”他们知道错了,学的时候认真多了。有时候,我让孩子们模仿古人的样子,两手放在背后,摇头晃脑、拖腔拖调地读,他们觉得挺新鲜,学得也很来劲儿。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倾听态度。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对老师的倾听态度判别较大,在听故事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前者,他们在听故事活动中对老师的倾听态度要比社会活动的倾听态度要好得多。因为故事本身非常生动、形象,配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活泼鲜明的木偶、图片等直观教具,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他们都很投入。于是,在古文导读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提供条件。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接龙”游戏,即你念上句,我念下句。有时是老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我说:“小朋友,我们来完玩个接龙的游戏,好吗?”孩子们一听做游戏,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身体坐得直直的。为了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我会一段一段地跳着念,而不是按顺序读,我一会儿读前面,一会儿读后面,一会儿又跳到前面,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竖着小耳朵认真地听着,跟着我很快地会接出下句来。有时候我请几个幼儿一组,一起玩接龙游戏,他们会互相监督、互相评价读得对不对。这就需要孩子们在认真倾听同伴的朗读后作出判断。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让他们边互相拍手,边读,孩子们象念儿歌一样,你一句,我一句,接得非常流利。

  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听力,我和他们做“谁的耳朵灵”的游戏,我用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来读古文,就像说悄悄话,请小朋友猜猜我读的是什么,这时候孩子们最安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的口形,耳朵竖得直直的,希望能够听见我的声音。当他们猜出我读的那句时会兴奋得叫起来。

  三、提出明确倾听任务,培养主动倾听习惯。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很少会主动倾听,因此在各项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具体的、明确的倾听任务,培养他们主动倾听的习惯。在古文导读活动中,我采用听几遍,请幼儿背出来的形式,如我把“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读五遍后,要求幼儿背出来。这时候孩子们为了要把这几句背出来就必须静静地听,还要用心去记。既培养了主动倾听的习惯,又提高了记忆力,真是一举两得。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