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孩子做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的事,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如平时,我要求孩子诵读古文时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我让孩子们每人买了一本古文书,虽然孩子不认识字,但我们从小就应培养他们手口一致地读书。在诵读的时候,他们一 边要听 老师正确的诵念方法,一边要眼睛注视着书,一边要用手指认诵读的部分。有人会认为这样对于幼儿园的孩子真是太难为他们了。其实不然,经常这样要求孩子,即使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诵读。在以后诵读熟练后,他们能很快指认出你所诵读的部分,而且任何一段他们都能自然地诵读出来。班上的李锦祥是个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孩子,以前诵读古诗文时总是没有耐性,常常诵念了前面漏了后面,诵念了后面漏了前面。自从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就给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学习手口一致地指认着书诵读经典。一段时间后,李锦祥居然越来越喜欢诵读活动,每次指认诵读的时候,他总是声音洪亮,非常专注。请他到台前为孩子们朗诵也是落落大方,熟记在心。可见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能让孩子更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积极学习古典诗文。
四、创造特色环境,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幼儿常常会因环境的单一而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在环境中创造出特色,吸引幼儿注意。如给孩子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播放的一些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我会在课间休息或者午餐、午睡时听,让孩子身临其境,用心感受。组织名画欣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名画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内供大家欣赏、交流、讨论。例如在给孩子们讲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我就将活动室的整个墙面画了师徒四人,孩子们对它的兴趣从未减少过,他们经常扎堆在一起讨论学习《西游记》,甚至还自编自演。孩子活动的时候,用礼仪和古文中的知识要求孩子。幼儿在诵读古诗文时,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有特色的环境,发展其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五、表扬为主,激发自信心培养自信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自信心强的幼儿上进意思也比较强,他们大多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各项活动,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去解决。因此,我们利用表扬、鼓励的手段教幼儿诵读古文,增强幼儿自信心。给孩子奖颗五角星,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眼神,给孩子一个鼓励的拥抱和抚摸,给孩子一份小礼品,给孩子竖起大拇指等等。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这些亲昵的举动无疑是给了他们自信和肯定,这样他们才会更专注于经典的学习。
六、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注意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要提高幼儿注意力,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个幼儿。应根据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来提高每个幼儿的注意力。如潘克小朋友,每次诵读古诗文时,他都很难集中注意力,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打搅”别人。提醒了他,过一会又开始做他自己的事情,对古诗文好像很不感兴趣。这天在我教授完一段《弟子规》后,播放了碟片,里面有孩子们在吟唱《弟子规》,他们有节奏、有韵味地吟唱一下就引起了潘克的注意,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不一会就开始跟着学唱了。原本不能够完整背诵的《弟子规》,现在潘克能轻松完整地吟唱出来了。之后,我们就让他用吟唱的方式学习古诗文,以此来集中他的注意力。在学习古诗文中提高幼儿注意力,要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每个幼儿的注意力。
中国古代经典蕴涵的道德伦理、为人处世等等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让孩子们都来关注经典,诵读经典。提高幼儿学习古典诗文的注意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必能为长大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二十一世纪站在五千年文化巨人肩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