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后,他们常常会问:“老师,我能把它带回家吗?”当得到你的同意后,他们会觉得无比的高兴,因为他们可以回家与父母一起体验成功的乐趣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平台展示不仅让成功的孩子多次地体验到了快乐,而且也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了借鉴与参考的机会。孩子们在纸艺活动中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必须有相互交流的时机,唯有发现不足才能有所进步,唯有借鉴才能有所新的创收。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纸艺创作活动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动作发育还不够健全,如果让幼儿直接接触那些难度大的作品,孩子经过最大的努力还达不到目标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自信心。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可让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作品,在活动中,我先教幼儿学习比较简单的技能技法。但无论是成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方式。例如:刚开始幼儿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去要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于是我们就先教幼儿一些最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在最初的纸艺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对齐、抹平这些基本技能,为以后复杂的纸艺活动奠定基础。逐渐地让幼儿由无目的、无意识地活动转入有目的地进行创作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活动,创造出简单的造型的同时也要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中,我们带幼儿到田野、庭院里亲身感受和体验春天的景色,并运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激发幼儿的美好感情,鼓励与支持他们使之创作的愿望得到完美的实现,然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于是孩子们剪的剪、撕的撕、折的折、粘的粘,忙得不亦乐乎。实践的结果,孩子们的作品都奇出百样:有用报纸做的大树、山,用彩纸做的七彩树叶,用漂亮纸铺成的小路等。孩子们在这些技能培养的同时,创造力也在慢慢地发展起来。
三、鼓励并激发幼儿的创造火花剪纸是“纸艺”家族中最庞大的支脉,孩子平时就喜欢折折剪剪,针对这种现象,我决定让孩子大胆尝试剪纸。教学过程中,我没按大多数老师那样先教孩子画,然后依图去剪。而是一开始就运用民间剪纸大师们的那种随心所欲,仅教孩子剪几刀。孩子们“瞎剪”一番,明明剪的像一朵花,他们说剪的是山……于是我顺水推舟,表扬他们剪的好,并进一步说,剪纸就是要有创意,这对于刚刚接触到艺术的孩子们来讲,这种鼓励无疑充分激发了孩子好奇、好强的个性,没过多久融入剪纸活动的幼儿越来越多,这种表面上看似与“一招一式手把手教”相违背的做法,恰恰应对了“民间艺术”“随意”之术,又符合了孩子们生性好动的特点,于是他们的胆子更大了,鬼点子更多了,也敢于支怪招儿,教室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地方,孩子的独特个性发挥的更加充分,孩子们学会的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与合作,保证了“群体学艺”的氛围,于是我把握时机将民间剪纸的纹样和简单的理念一点一点的渗透给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在稚嫩的作品中很难再见到老师的“影子”,克服千面一律的教学弊端。
通过不断地努力,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一次次的展示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折剪出一幅幅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作品,使参加交流的老师叹为观止。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新课程理念。孩子们在五颜六色的色纸上,用双手创造出了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实践证明,幼儿通过纸艺活动,其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废纸上,幼儿会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在纸艺活动中得到了培养,他们会协商安排内容,会合作完成作品。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手巧则心灵,纸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还可以促进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不用笔勾线,全凭自己的想像发挥,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创造性。总之,缤纷纸艺,教会了幼儿用心灵感受生活的美,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美,它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