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谈大班的合作与分享(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19日 09:37:21

  4、游戏活动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是让幼儿获得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分享能力最好的途径。而在游戏活动最能激起幼儿的兴趣。记得刚上小班,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进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那时候也只有少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而现在幼儿们只要有个别幼儿领个头,其他孩子都会蜂拥而至,积极的参与其中。刚开始幼儿可能还会选择游戏的对象,但等到真正融入到游戏当中时,他们想到的只是让游戏继续,让自己与同伴合作的更加默契,让自己变得更开心。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幼儿的合作发展1、心里环境的创设心里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或感觉。它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总以幼儿的朋友身份去接近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其他孩子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长此,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语“你为什么不开心?有事说出来啊?”“我来帮助你?”……正是与孩子和谐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自觉的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让幼儿体验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于是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功过各种形式向家长传递信息。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幼儿。例如: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校信通以及网上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分享。

  2、学习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平时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同时也会有意识地放置一些供给幼儿合作游戏的材料如:飞行棋、合作画、娃娃家、角色区等。他们可以在这些提供的材料中学会交往、合作与分享,如在角色区,从选择游戏伙伴开始,到角色分配、表演,都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必要时把权力下放给孩子。这样,不仅可使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同伴,接受同伴的建议,协调自己的行为。然而有时由于孩子们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水平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活动时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如果每逢合作开始就以失败而告终,自然会影响幼儿合作的信心 。因此老师适时的加入正好缓解的幼儿紧张的局面。教师正确的引导,通过师幼互动,来提高有人的交往、合作能力。

  对于区域材料的提供,并不是每一项都是以合作为前提的,有的游戏并非有一定的合作性,如智力拼图等,可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困难时,他们会自主地进行合作解决困难。在拼时,有的幼儿拼搭很慢,甚至拿着一块拼板不知该拼在哪里,这时他就会主动请求同伴的帮助会拼的孩子会和他一起拼,在合作中,这个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习拼图的经验,知道拼图可从边框拼起,也可按颜色来拼。同时又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分享了合作的过程,体验了活动快乐。在其他活动中这种合作与分享也处处存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发现,就会发现更多的快乐三、在规则中提高幼儿的分享能力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我所建立的分享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平等分享即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在我们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与分享经验,他们会将自己的物品带来给幼儿分享或者赠送给其他幼儿。然而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因一件物品或一本书一个玩具带来的吵闹这是我们便让幼儿来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当幼儿有了这个概念,学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思考问题,这样便建立了我们的平等分享原则。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