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喂鸡”的启示(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27日 09:18:21

  陶先生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为期两周的生成活动很好地贯彻了陶先生的这一思想。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将自己放在和幼儿同一水平上,有时还故意创设一些情景让幼儿去 “做”。当然,这里提出的“做” 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也要用眼、耳、鼻、嘴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如由开杯子店引出杯子的分类;制造一些疑惑:如对于保温杯的探索、对玻璃杯的判断;设置一些障碍:如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用彩泥和纸张装饰杯子、以及纸杯电话的制作;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并由此获得新知识。这次活动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能探索、敢争论、会尝试的良好表现,使活动由杯子延伸出许多新知识的生长点,孩子们也自始至终都对杯子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二:一次班里封怡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两只螃蟹,孩子们就围在了一起,有的幼儿用手碰一碰蟹,有的幼儿干脆把蟹提起来。看着孩子们“乱轰轰”的场面,我没有干涉,而是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去捉蟹,在与蟹的直接接触中,孩子们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是不是大闸蟹?”“蟹的大脚是不是最厉害?”“看,它的眼睛在这里!它的嘴巴在哪里呢?”幼儿就这样自发生成了研究蟹的主题。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蟹的情况,我们在教室的一角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蟹的图书、VCD、图片及更多的活蟹,孩子们也从资料中了解了蟹的种类、蟹的生活习性、蟹传种接代的方式等知识。由此,又形成了有关“蟹”的一系列主题。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我们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这时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发挥。因为,此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

  正是由于我们给予幼儿极其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活蟹、图书等资料,使幼儿能在活动中放开手脚,自主地探索,并在与资料的互动中,生成了主题。不难发现,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是顺应幼儿自发生成主题的主要策略之一。

  只要我们在日常活动的每个环节留心观察,都可以看到许多由幼儿自发生成的主题。如:在带领幼儿外出活动时,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对蚯蚓或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蹲在那里,不停地观察和议论。对幼儿来说也许这些正是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之所在。如果老师在这时能及时提供帮助,或许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做”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要培养中国创造性人才,必须让幼儿不断经历主观能动地“做”的学习过程。科学教育家威林格也认为:“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有关科学的经验,以及他们在各种好奇有趣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概念,是他们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概念的掌握与经验的相关程度高于概念掌握与智力的相关程度,这说明即使是智商高的儿童,如果缺乏相关的“做”的知识经验,仍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概念。回顾上述两个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大胆地探索、大胆的设想、大胆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活动中孩子们还学会了尊重别人的观点,更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丰富了许多相关知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