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帮助苗班宝宝建立良好的区域常规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1月23日 14:43:24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

  一段时间来,我们发现班上的宝宝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了不专心,情绪浮躁、一种玩具没操作完就换另外一种玩具,持久性差、玩具乱放的现象。我们按照传统的常规训练方式进行培养,收效甚微。正巧本学期自己在担任亲子园工作,接触了一些蒙氏教育理论,觉得有很多有助于我们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于是,我们就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中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可以让宝宝在活动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蒙台梭利主张幼儿预备一个有明确秩序的环境。因此,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人秩序、允许宝宝自主活动的活动室环境。蒙台梭利对教室设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为宝宝创设了好多区域,有的区域用积木搭建,有的用家具隔开。便于宝宝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如建构区)和安静区(阅读区)分隔开,减少了互相干扰,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宝宝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夹毛毛虫比赛、给娃娃穿鞋、串鱼片等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供宝宝看的图书,可供宝宝讲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动物指偶、图片、有声响的玩具外、还有一些沙巾、头饰、发夹等等辅助材料让宝宝操作。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宝宝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我们布置好活动区后,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并相应规定一些规则。如“娃娃家”玩好后,所有的蔬菜和水果要分开来放在我们提供的相应的篮子里,所有餐具也要归放好。阅读区的图书看完后要封面朝上放到指定的地方……等等。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在各个区域前设计了小脚印,让幼儿按小脚印进区域。为了让幼儿形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按照放置物品的托盘、篮子分类。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自觉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我们还经常提醒宝宝的一句话就是:“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久而久之,宝宝不但在区域活动中学会了本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操作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深入地了解儿童,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待之以恒地进行巩固。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