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走近孩子,体验活动新惊喜(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12日 20:15:24

  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部分。作为老师,我们应对孩子的“异想天开”不要泼冷水,而应多加鼓励,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正视问题,用一种朋友似的支持、理解与鼓励带领幼儿穿过疑惑的云层,拨开心灵的第一道曙光,让孩子勇敢地大胆地自信地展开观察发现想像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

  四、走近孩子,尊重理解孩子案例四:小鸭子的一家这次的美术活动是泥工活动。泥工,幼儿都十分喜欢。这次要捏什么呢?是小鸭子。活动时,先让孩子们观察了小鸭子,了解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之后,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让幼儿知道小鸭子脖子的捏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了,他们很快地把泥盒打开,急着捏了。一开始,他们很安静,都很认真地在“塑造”小鸭子,过了一会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起来。我对小朋友说:“自己捏,不要和别人讲话。”但幼儿似乎并不理会,仍然边讲边捏。我想:咦,怎么回事,这么喜欢讲话,我倒要看看你们讲些什么。我走过去看看,荣荣就来拉着我的手,要我去看他的小鸭子。在他的小鸭子旁边,还有几样“摆设”,我就问他:“这是什么?”他把他的作品一一介绍给我听:“这是小鸭子,这是它的摇摇椅,这是它的蛋宝宝,这是它的家……”原来他有这么多“创意”。我接着去听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讲:“这是鸭爸爸,这是鸭妈妈……”于是,我就提了这么个要求: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听。幼儿在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一下子找了三四个朋友,他们谈的兴致也很高。我没有听到小朋友在讲其他事情,都在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有的小朋友听了别人的介绍,自己还另外再捏了几样作品。我想:孩子们想说,就让他们说吧,给他们说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由此,我深刻地感觉到:教师要注意在创设丰富而又内涵丰富的活动环境的同时,及时而又准确地关注幼儿的反馈,把握孩子的思维脉搏,用孩子似的探索激情与直观形象进行思考,与孩子们产生积极有效的情智的互动。所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就是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同体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真正学习着幼儿的学习,快乐着幼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真正认识孩子的聪慧,发现其闪耀着的天才的智慧光彩。老师将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真正体验到职业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五、走近孩子,用真爱赞赏激励案例五:胆小的孩子体育活动中,胆小的浩浩,缺乏自信不喜欢运动,且弹跳能力弱,紧张得不敢尝试跳,老师引导他先站在平衡的地面上跳圈,然后鼓励孩子自己选择他以为敢跳的高度练习,不强求一律,同时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和情绪神态变化,及时调整难度、易度,并给予支持性的激励,使他克服紧张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再逐步提高难度,孩子们对尝试新本领乐此不疲。

  教师通过观察,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小步递进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孩子得到了愉快的体验,重建自信,更乐意面对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不仅要研究教育方法,更应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时常,我们以为成人可以教育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的纯稚天真却可以做成人的指南。当我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活动中时,我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我领略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接受了他们新鲜而富有创意的想法。我的世界就是这些孩子,就这么简单,也因为简单才有了许多快乐,你信吗?简单就是快乐。在现实和目标之间,我曾经感到那样无奈;当学会真正去行动,我才体会到,走近孩子,才能体验活动中的惊喜,只要我们懂得去寻找。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