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尝试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1日 09:54:55

  本文摘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里开展环境教育,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越来越受重视,它也逐渐成为幼儿喜欢的学习活动环境。本文就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正文: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又称游戏角,学习角或兴趣中心,它是在一定的活动室中,教师根据幼儿各种兴趣、能力及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设置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区域(角)环境,属幼儿自主活动的领域,也是幼儿园活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设有手工、建构、科学、阅读、角色游戏、动手、表演、语言等等各种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和个性需要的个性区域。它的开展正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及环境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我通过实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材料投放上主张变废为宝。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的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自信、大胆。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只具有观赏价值,而不能操作;有的材料比较死板,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的材料过于昂贵,不够实际。因此,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多多利用废旧物品是有利无弊的(采用的废旧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确定卫生才能投放使用)。当然,在材料的投放及创设过程中,需要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教师的用心准备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在材料投放以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及能力提供足够并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区材料。另外,教师还要对材料进行定期更换,更新组合及综合运用。而在材料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主张“变废为宝”,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娃娃家”里的各种食物,我们用纱布和碎棉花缝成包子,用黄色胶带纸把报纸缠成鸡腿,白色的绒线当粉干,土黄色绒线当面条;我们还用大蛋糕盒做了一张小餐桌,利用废纸箱做了一道“屏风”。在“运动区”里我们用“旺仔”瓶子摆成迷宫,把小可乐瓶当保龄球,用挂历纸卷三节棍等。“动手区”里,我们用大可乐瓶做成“娃娃”让幼儿喂食,利用旧毛线和丝带让幼儿学编织,还有“医院”里,我们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纸箱和鞋盒做成药品柜。总之,无论哪个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投放废旧物品,让幼儿明白“只要你做有心人,废物也能变成宝。”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了解废旧物品的价值,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二)幼儿的主动参与环境功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状况。如果是单纯的教师为幼儿创设环境,则很可能影响幼儿与环境情感交流的效果,如果引得幼儿共同参与,则能使幼儿对环境产生亲和感及参与欲望,在整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于是,梓钰带来了“多美丽”的冰琪淋杯子、汉堡盒子,说要送到娃娃家,冰瑜带来了爸爸穿旧的白衬衫和妈妈用过的旧台布,藩藩带来了爸爸妈妈用旧玻璃做成的金鱼缸,行千带来了好多的洗发水、化妆品瓶子,贝贝带来了吃海鲜时刻意留下的贝壳,还有其它小朋友带来的纸杯、纸巾盒、饮料瓶等等。不到几天时间,小朋友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咋一看,我们班像成了废品收购站。但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小朋友们经过分类、装饰,使原来的废旧物品全部派上了用场:“动手区”的小朋友用干花、干草制作了贺卡,用“开心果”壳做成了项链,用贝壳粘成一幅装饰画;医院里的“医生” 穿上了白衬衫更加像模像样了;“自然区”里小朋友把可乐瓶中间剪开一部分,种了含羞草;在方便面盒里种上了葱、大蒜,把树叶做成了书签。“娃娃家”里的娃娃穿上了小朋友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更可爱了,小巧灵珑的桌子和小床铺了漂亮的台布,感觉很温馨。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小朋友比以前更加喜欢玩区域角了,而且动手能力也比以前有所进步,创新意识也逐渐增强,更主要的是环保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小朋友们都会很主动的留意身边的废旧物品,不浪费资源,并及时收集起来带到幼儿园。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