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因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所以应从注重幼儿心理入手,创设轻松、和谐、自信的语言氛围,增强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信心。
首先,教师在自然状态下了解幼儿真实的语言水平,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人施教。例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轻度口吃的毛病,教师就应特别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而要逐渐的给予纠正,对他说话慢一点,让他学会模仿,还要尽量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就可达到个别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
其次,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正如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芦勤所说的要:"告诉孩子,你真棒!",要保护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成就感。
再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语言交
流的机会。如开设"小喇叭"栏目,每天在固定时间让6-7个
幼儿轮流到前面朗诵儿歌、讲故事、介绍自己和家庭情况,为
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和勇敢表达的机会。
总之,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应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口语习得的规律,通过游戏、日常活动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口语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及训练,不断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