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份,我们设立了操作活动主题为拼图。我们分别在操作区中投入了片数不等的拼图、各类图形及七巧板,引导幼儿进行规则和创意拼图,观察幼儿规则拼图和创造性拼图的情况,看哪种拼图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活动观察记录和各项数据表明:在递进的投放方式下,幼儿对各种形式的拼图都很快能接受,较感兴趣。而规则拼图则应片数少和多的混合投放,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针对自己能力选择操作。用图形的拼贴则应投放多些,且大小、颜色不一,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创作活动。在上述两种材料的操作基础上,再投入七巧板,幼儿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用七巧板按规定图案拼,也应难易混合投放,且分类出示,这样可让能力强的幼儿不断挑战新的难题,而能力弱的幼儿也可成功拼出,富有成就感,培养自信和兴趣。在用图形进行拼贴的基础上,幼儿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他们的创作表现得更为丰富。由此看来,在拼图的投放上尤其应注意投放的方式,这对幼儿创造能力的挖掘和发挥会产生很大影响。
通过本学期“创新性区域活动”第一阶段的研究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在操作区活动中应以幼儿动手能力为基础,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不能一味地强调动手能力,也不能一味地注重创造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活动中应让幼儿成为主人,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做幼儿操作中创造能力的“催化剂”。而对幼儿活动的评价更应改变以往的评价观,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做每一个幼儿的“淘金者”。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更好地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