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教育走进校园课堂——谈幼儿教育创新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4日 21:04:59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会被淘汰。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基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教育创新。

  教育需要创新。创新不仅是教育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源泉所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唯有创新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生,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则会反哺教育,为教育带来新鲜气息。教育创新应从幼儿教育阶段筑起。一个人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固然可以在后续的生活和教育中逐步培养和建立,但是作为儿童,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在孩童时期播下创新的思想种子,对其创新能力的建立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对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这样表述:"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创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都特别重视来自于生活的教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大课堂"等思想观念,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生活对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和获得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为实施幼儿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

  幼儿创新教育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护和萌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独立性等,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首先,幼儿教学的创新。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生活、周围环境、家庭的影响下,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打破狭小的幼儿园限制,让幼儿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增加与自然界和社会交往的机会,了解生活,了解自然,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环境,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实际知识最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在小班,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接触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活动。如让幼儿认识教师、保健医生、炊事员等人的工作;认识自己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在中、大班,组织幼儿走出园门,去参观公园、菜市场,郊游。

  其次,幼儿园管理中的理念创新。新加坡的幼儿园教育中,将园内的每个教室都错落有致的划分成了不同的角落。每个角落都自己的名字和功能。细心的老师们设置角落管理规定,每个角落的活动限制每次的参与人数。孩子们在课中分开进行角落活动时自然的遵守规则,佩戴上代表人数和功能的"角落胸牌"。在不同的角落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角色伴演,玩得都很开心。概括起来教室内划分的角落主要有:手工艺术角、建设角、话剧角、计算机角和写作角。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