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哦,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在家中,最好放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一些静心的轻音乐,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这样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的情操。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别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那么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就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在此呢,我想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所有的礼仪、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每天可以教孩子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并让他们一顶要落实在生活中,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看到孩子的不一样,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是一举两得之法。所以说,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以上提出的教育方法,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和在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人生中,有三样最重要的:生命、时间、还有一个就是"信"字。只要有道德,讲信用,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将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辉煌。
【结论】儿童的礼仪是在社会性交往和实际操作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结合活动,礼仪教育课程化。 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园一日各个环节中的礼仪教育内容,制定每个年龄段幼儿一日活动礼仪行为标准。每周以故事和生活化的教学为内容,使幼儿礼仪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在幼儿来园环节上,要从大班开始选出礼仪小标兵每天早上8:00--8:30轮流带上绶带接待全园的小朋友和幼儿家长。礼仪小标兵的文明用语以及标准的站姿、手势不仅为中小班的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也为幼儿家长做了很好的示范。将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园各个活动之中。礼仪教育是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要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之中。同时,结合"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同伴的感恩教育。通过制作贺卡、插花、做中秋月饼等等 ,使幼儿懂得热爱祖国,热爱亲人,并学会与家人分享,懂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参考文献】
1.《考试周刊》刘琴琴,2009年,第21期。
2.《学前教育研究》张慧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0年11月第十期。
3.《中国校外教育》朱雪梅,中国儿童中心,2009年11月。
4.《成长之路》马玉凤,2010年的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