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唱歌的教学(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4月02日 22:53:52

  三、如何让幼儿理解和学会一首歌。

  经常听到-些老师抱怨,-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实这是我们教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歌曲的方法,那么,歌唱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歌词、歌曲情节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何表现能力,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教学质量的标准。

  四、怎样为歌唱教学创造歌唱氛围。

  1、把音乐形象直观化。歌曲是听觉艺术,但我们要求孩子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进入情境,做到声情并茂。唱到哪里就想到哪里、看到哪里。为了让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将歌曲所唱的歌词更加直观化。例如唱歌曲《嘀哩嘀哩》时,教师可根据歌词的内容画一副颜色艳丽、充满童趣的春天画图,在视觉上把孩子们带入春天美好的意境中来。

  2.故事情节化。故事情节化就是用故事的形式把孩子带入歌曲所需的情绪和意境中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首歌曲。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是要让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乐趣。例如:让孩子找到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的敲打地面、桌椅,以尽情的表达歌曲的情感。结果是孩子们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五、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有兴趣但易转移,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如果仅让幼儿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而要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任务,不能只单单教会幼儿演唱而达到目的。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的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请幼儿熟练拍打,这时,教师要对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动作,如扭腰、点头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

  其次是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引导幼儿将歌词用说的形式念出来,使幼儿通过说歌词掌握节奏。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

  再次是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人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人,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促进幼儿节奏感的提高。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