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亦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差异就越明显。如果不注意这一规律,他们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水平偏高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反之则容易自卑。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快,有的慢,但都有一个离目前发展水平最近的目标,是适合孩子努力进取的。因此,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难易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跳一跳、够得着,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避免屡遭失败的负效应。例如,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有的幼儿节奏感强可以让他打节奏,有语言表达能力强可以让其记歌词,有表演天赋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进行表演。为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尊重幼儿,运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教师只有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真诚地爱每一位孩子,才可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作为老师切不能对他们动辄批评、指责,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既不损害幼儿自尊心,也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暗示的手段引导幼儿说出自信的话,从而获得成功,使孩子不甘于在行动中落后于他人,以自信的语言调节自身行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孩子们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暗示法对幼儿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一定要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同时给予支持和适时的帮助,并尽可能的让他们尝试成功。
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孩子克服困难取得最终成功,而成功又是建立自信的动力,动力会促使孩子变得自信。老师的话是有魔力的,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文中的主人公因为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成绩刚刚及格,其他科目都是满分。语文老师没有批评他,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说:"你的语文水平要比其它科强得多,你应该是全校最棒!"的,就为了这句话,主人公每次的考试成绩力争了不起,后来的他真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全能人物。一句话居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句话居然有这样的魔力!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教育的奠基人,更不应该吝啬我们的赏识、我们的信赖,一定要对孩子说"你能做好"、"你能行"、"你很棒"、"老师相信你"。
教师要尊重孩子人格。粗暴、鄙视和不公平,都是对幼儿最可怕的打击,有的老师看到孩子表现不好或做错了什么事,就采取惩罚或"挖苦"的教育方法,如说:"你不会,一边去!"、"真笨!"这种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增加心理困惑,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五)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树立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念。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利用讲故事来消除孩子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树立只要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心是很有效的方法。我利用续编故事经常为幼儿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及故事情节,让幼儿动脑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想出克服困难、获得知识的好办法,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形成不是讲一两个故事能做到的,所以除了选用教材中的一些故事、儿歌外,我还经常创编或选用一些幼儿读物中的故事、童话,如《不怕黑的眼镜》、《勇敢小猪》等讲给幼儿。孩子们在自己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还要教孩子怎样对待失败,帮助孩子正确的对待不住和失败。使孩子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败,这样孩子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自信。
让我们共同将爱化作丝丝春雨,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自信的昂起头,坚实的迈出成长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