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最正当的行为,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幼儿喜欢游戏,渴望游戏,这是由它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并认识周围的世界,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与游戏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一、游戏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幼儿会对周围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感到好奇,但需要经过
亲身经历探究、试验和操作,才能发现物体的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获得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要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非常难,因为解释起来非常抽象、难懂,让幼儿听起来很生硬,不易理解,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中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
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地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幼儿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新的想象和事实。例如,在小班"吹泡泡"活动中,教师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并提出问题"这个泡泡器是什么形状的?""猜猜用它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孩子们认为"三角形的能吹出三角形的泡泡,正方形的能吹出正方形的泡泡。"再有而用不同形状的工具进行游戏和探究后,教师又提出同样的问题,少数孩子依旧认为"三角形的能吹出三角形的泡泡,正方形的能吹出正方形的泡泡……"此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幼儿,而是给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探究机会和时间,并引导幼儿"到底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你们再去试一试。"幼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后,终于调整了自己的认识,发现和获得"无论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都会吹出圆形的泡泡"这一关键经验。幼儿就是在这种游戏形式的组织下,兴趣很浓,乐意探索,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化,比起老师生硬、枯燥的解释有趣多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兴致勃勃地学习,在娱乐中体验科学的成功,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游戏中求发展。
二、游戏促进幼儿身心的愉悦
幼儿是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的,游戏带给幼儿身心的愉悦。
如,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等角色,表演老公公种萝卜,一大群人物和动物拔萝卜的滑稽场面,幼儿看了笑声不断,觉得很好玩,很喜欢这种游戏,不管是扮演者还是小观众都在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
再如,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活动,教师扮老猫,幼儿别着一条小尾巴扮老鼠。在追捉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高高兴兴地玩着,全班幼儿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表演下,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从中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地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
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当幼儿在进行行走、奔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攀登、挖掘等方面的游戏时,他们身体的许多部位就得到了锻炼,动作得到了发展。例如,幼儿在玩"切西瓜"游戏时,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准备切西瓜。大家一边念"切、切、切西瓜;农民伯伯种西瓜,大大的西瓜香又甜;我把西瓜切开了,切开了",一边切。被"切开了"的两个小朋友相向进行奔跑,先跑到原位的小朋友获胜。这样,幼儿的腿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又如,小班"快乐的小乌龟"活动主要是发展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大班游戏活动"勇敢的小兵"练习以腹部贴地匍匐前进的动作,发展四肢肌肉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
又如,当幼儿玩玩具、扭扭转转、剪剪贴贴、拼拼画画、做做玩玩时,他的手部肌肉就得到了锻炼,手指活动变得越来越灵活。比如,小班幼儿在做手工时,要先把材料从画页上撕下来,再用胶棒粘贴在一起,这个过程幼儿的手指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脚经受锻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在游戏中,幼儿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事情。比如,表演游戏《三只蝴蝶》中,幼儿通过扮演黄蝴蝶、红蝴蝶、白蝴蝶、红花蝴蝶、黄花蝴蝶、白花蝴蝶等角色进行动作、表情、语言的表演,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等这些表演都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身体得到锻炼,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动作。
四、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通过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世界,
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单一枯燥的练习,让幼儿厌烦,游戏让幼儿在娱乐中练习,在娱乐中学习,激发兴趣,又能提高感知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例如,经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