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班诗歌欣赏《春天的秘密》,在第二遍听录音欣赏环节中,教师配以适当的形象化的小图谱(淅沥沥的小河,啁啾啁啾的燕子,随风飘扬的垂柳,农民耕种的身影等等),充分利用这些小图谱,让幼儿将这篇较长的散文诗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楚,对散文三段体的结构和每一段所侧重的点又细化得很到位。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幼儿仿佛看到了流淌着的小河,飞翔着的小燕子,婀娜的垂柳……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深深映入孩子的眼帘。再让他们听着充满感情的朗诵,优美的音律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徜徉在诗情画意中。接下来的幼儿头饰表演,使散文诗中的"情"与"景"完美交融,不仅让幼儿感知诗歌优美的语言,也滋润了幼儿的心灵。
然后教师出示制作的《春天的秘密》这本彩色的书(也就是大图谱),提问:"春天还藏在哪儿呢?"教师翻开书页(相应的大图谱),一边引导幼儿找出书中藏着的春天的秘密,一边启发他们尝试学习用诗歌的语言来说出画面内容,幼儿积极地搜索着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欣赏着艳丽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仿编诗歌,创编成果令人惊喜--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燕子飞回来了,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钱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迎春花微笑着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产文凡)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河里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范雨萱)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蚯蚓从洞里钻出头来,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董哲瀚)……
由此可见,图谱这种无声语言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帮助幼儿在一个浓厚的欣赏氛围中体验语言表达的意义,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画面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幼儿在诵读中觉察到情感的流动和语言韵律的美,在创编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图谱这种无声语言,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让他们在色彩和形象的世界里尽情享受语言活动的乐趣,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附:一、诗歌《春天的秘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地流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在微风中轻轻地飘扬,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桃花红着脸,抿着小嘴,微笑着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叽哩叽哩的叫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绿油油的麦苗,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呢?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轰隆轰隆地嚷着:"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哈哈!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