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班,教师应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性与个别性,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更有利于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形成。
(一)稳住幼儿情绪。
众所周知,新生刚入园,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幼儿迅速适应班集体生活、稳住情绪呢?这对于许多幼教工作者来说也许是个大难题。怎么办呢?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了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班的谢文泽小朋友,他年龄偏小,性格又有点怪,每天早上家长来送都是又哭又闹,不肯进教室,一天哭几次("马拉松"式的、哭累了就停、想想后又哭、又停……)。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作个别教育,研究一种属于他的教育方式了。经过我们的耐心教育,这位小朋友现已有很大进步、大有改观了,早上和妈妈手拉手来幼儿园,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后积极到操场参加晨间体育锻练活动,吃饭、睡觉、上课都能正常化了,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谈到他的变化时,他爸爸妈妈都竖起大拇指,脸上笑眯眯的,一副满意、开心、知足的样子。
(二)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别性
谁都知道,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不可能比的。同样,小孩也是一样,有些聪明点,就学得快、容易接受;反之,则反应缓慢、迟钝些。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如教幼儿学区域活动,对于小小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区域,从区域常规到区域操作,是挺有难度的。为此,我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除了在区域时间让孩子操作,其他多余时间我也让孩子操作(如课间休息时间、离园接送时间),尽可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幼儿也学得轻松、愉快,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这方法确实不错,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区域水平可真是大有改进,有些比小班的小朋友还厉害呢!所谓"环境造就人材",应该如此吧!
五、教师的榜样教育与暗示教育尤其重要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群群洁白无暇的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也极强。为此,在幼儿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应显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要擅于用眼神、双手来表达情感,批评、指责时显得严厉点,表扬、赞许时面带微笑、轻轻抚摸等,给幼儿一个暗示,这样既让幼儿容易接受,又不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真是棒极了。特别是小小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也许更为强烈,做为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这种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对本班幼儿常规的培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紧密联系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时保教人员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取决于班上的保教工作者,班级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乱乱麻麻的,护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要少些担心。总的来说,常规好的班级的教师相对来说要轻松些。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