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心他人的教育
爱给予孩子的作用是伟大的。在没有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但是同样的,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一个孩子不仅仅是要接受爱,他还应当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否则,从小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冷漠无情,长大了就很难孝敬父母,关心别人,尊重他人。
有一次,一位老师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顿时,疼得她眼泪涌上眼眶。可是,全班不但没有一个小朋友过来问一声疼不疼,或伸出友好的小手扶一把,老师听到的竟然还是一阵阵嘻嘻哈哈的笑声。
很多时候,有小朋友在哭,旁边的人要么无动于衷,要么视而不见,极少有小朋友去问问他,说上一句关心或安慰的话。
人的童年应该经历培养情感的学校,这个学校首先就是家庭,因为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培养人们美好情感的肥沃土壤。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应从小开始就要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教育。比如在幼儿园里有些外来民工的孩子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老师会和其他家长沟通,希望他们教导自己的孩子主动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他们一起分享。还有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幼儿在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其他家长在双休日时会带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活动,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中也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们。另外,要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样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期间的孩子容易学习,效仿自己的父母,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
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让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同情别人。平时,随机抓住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二、用美的熏陶传递善良情感
美有社会的美、人性的美和自然的美。幼儿的天性是喜爱大自然的美。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我带孩子们来到郊外,看看花,看看草,感受阵阵春的温馨。秋天,我们来到田野,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体验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孩子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孩子们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但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反过来我们要教育孩子关心和爱护大自然的美,用孩子纯洁和美好心灵与大自然的美融合在一起,让孩子获得美的熏陶。例如:春游的时候,我带着小朋友到公园里游玩,在草坪上休息,离开的时候我看到草坪上留下许多零食包装和果皮纸屑,感觉这是个教育的好机会,“你们看,我们把这里弄得这么脏,小草,小花和小动物们会非常难受的,想一想,我们生活在又脏又乱的环境里是不是也会感到很不舒服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自觉地捡去地上的垃圾,把草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看到地上没有了垃圾,孩子们都很开心地围着我说“老师,我们把这里收拾干净了,它们会不会很高兴?”美的熏陶传递了善良的情感。
三、利用游戏教学承载着善良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童心嬉戏的世界,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如表演“小羊和狼”、“小兔乖乖”,开展科学活动“跳舞的小动物”、“镜子中的娃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感到自由、快乐。利用幼儿的长处发展他们特有的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环境,让幼儿体验各种各样的快乐:扮演能干的妈妈,体会妈妈的辛苦;扮演“白雪公主”,体验人性善良;扮演“老巫婆”,坚定战胜邪恶的决心。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渲泄自己的情感,激发了善良的情感。
四、利用优秀文艺作品感召善良情感
幼儿的认识具有形象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对孩子进行善良情感教育,让幼儿在栩栩如生的情景中自然产生一种善良的情感。
1、利用音乐、舞蹈形象进行教育
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唱唱跳跳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的机会。我们用歌表演《好朋友》让孩子们相互结伴边唱边给对方梳头、扣纽扣,为《迷路的小花鸭》、《对不起没关系》等创设友爱情境,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角色,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利用故事、诗歌进行教育
社会《爱心伞》,我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下雨了,小兔的蘑菇伞下有多少朋友?”、“为什么蘑菇伞是一把神奇的爱心伞?”孩子们说,因为下雨了,别人碰到困难,小兔用蘑菇伞去帮助别人。我引导幼儿把故事中的道理迁移到生活中。“当别人有困难,你是怎样去帮助他的?”最后结合录像,要求小朋友为灾区小朋友送礼物,献上一份爱心。小朋友兴致高涨,他们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张张贺卡,一朵朵小花都表达了孩子们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