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多听听。如:早晨,幼儿起床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选择轻声悦耳的音乐;游戏玩耍的时候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以促进睡眠。也可以给孩子多欣赏"音画性"音乐,这类音乐是单纯描写风光或事物的,听"音画性"音乐可以使儿童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欣赏"描绘性"音乐也可以,这类音乐既有"音画性"因素,又有情感色彩和情节因素,能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如大家熟知的《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等。
儿童的成长需要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验,回归大自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经常带幼儿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只有真正带他们去爬山涉水才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锻炼他们的意志。只在身在万绿丛中、百花园里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鸟儿婉转的叫声、虫儿唧唧的叫声、呼呼的风声、滴答的雨声,这样的欣赏会使幼儿们感到喜悦和大自然接触得到的快乐!父母也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哇哇大哭或兴奋的咯咯大笑的时候,其表达的方式绝对是四肢和身体同时激烈的运动。孩子的喜怒哀乐完全是透过全身性,大肌肉的动作以表现内心的感觉的。因此家长在实施音乐教育的时候,引导孩子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这就是孩子想到在大自然中见到的小鸟飞、蝴蝶舞等具体形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随着音高的起伏变化进行着。幼儿们在大自然中所感受的声音,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听力的发展,同时还开启了他们知识的大门。
家长也可以在为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为其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视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父母在对于幼儿所听的音乐上,也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不是说什么音乐都适合幼儿的。家长应该选择一些著名的优秀音乐作品,曲目类型不限,无论是交响乐、钢琴曲还是歌曲,只要有优美的旋律,格调高雅的都可以。家长在教幼儿说话的时候总是要一遍一遍的教导,他们才能明白。而音乐也一样,但更重要的就是,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家长与其数首曲子轮流播放给他们听,不如把两三首乐曲在一两个月内反复让幼儿欣赏,等幼儿熟悉了之后在换,这样才能使幼儿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以便加深印象,慢慢的形成习惯,进而体会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在欣赏的过程中,家长最好也不要说话,以免打扰到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这样,家长做到了以身作则,也就促使幼儿养成了一个很好的欣赏音乐得习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习一些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让自己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另外,家长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文化修养,才能成为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合格的第一认老师。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我们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借助了音乐艺术的魅力,用健康、优美、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是依靠音乐来"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玩乐中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音乐启蒙教育不是为了学习音乐而进行教育,而是为了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让孩子在不懂得音乐的年龄就开始学习音乐,在玩耍中接触音乐,让音乐尽可能的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吧!
参考文献:
1、晨曦 李宝林 编著《加得纳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国商业出版社,第81页。
2、郁文武 谢嘉辛 编著《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页。
3、徐进 编著 《《关键期--造就天才的最佳时机》中国华侨出版社,第107页。
4、郁文武 谢嘉辛 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