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研究者(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9月27日 23:11:21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也兴趣了"人格"研究热。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如心理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人类文化学家等,都对人格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出版了许多论述人格问题的专著和研究报告,也相应地形成了众多观点各异、学派纷呈的人格理论或人格范型。近些年来,我国人格研究已不再局限在道德人格的层面上,已逐渐深入到人格的深层,开始在文化和民族特性意义上探索人格内涵、分析人格构成、考察人格现象、规范人格行为。从某种角度,只有从传统文化的高度,才能揭示出人格的历史继承性,也只有将传统观念与现实发展相结合,才能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处在变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传统的人格,落后、愚昧的心态必将受到冲突,一些固有的人格模式也必然发生裂变和重塑。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人格结构、要素、外在表现的研究,重视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人格取向的探讨,将个体意识与集体观念、传统的理想人格与权利义务统一的现代人格引向既符合时代标准又具有个性差异的健全人格,这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拓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师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人格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先天素质只是为人格形成提供一般可能性,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格的形成更有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也包括追求至善的人格。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育工作才自身的人格素质。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的人格示范是其最直接的"榜样",一个自身人格已"失度"的人去做别人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造成"台上你讲,台下讲你"的局面,不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使双方的人格向更加"失度"演变。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修养、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层次和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去教育感召我们的工作对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人格特征,对症下药,更要制造良好的契机来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要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熏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行为训练活动,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和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的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协调。

  结语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他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学业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因此作为一名好教师,要用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材,课堂,更要用研究者的心态关注了解学生,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注释:

  [1] 张晔等.人格理论与塑造[B].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5

  [2] (英)瓦尔.西蒙詻维兹等.人格的发展[B].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9-47

  [3]  郭黎岩.小学生健康与辅导[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36

  参考文献: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儿童的人格教育[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晔等.人格理论与塑造[B].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Feist,J.人格理论[B].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英)瓦尔.西蒙詻维兹等.人格的发展[B].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5]郭黎岩.小学生健康与辅导[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Bullock,BM ,Dishio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7,(03).

  [7]KALFFAC,KroesM,etal.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on between parental education as well as occupatiion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dutch 5to6-year-old children.Soc Psychilatry epidemiol,2001;36(7).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