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欣赏活动(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08日 22:09:09

  2、 通过教师本身音乐才华的影响或同龄伙伴的影响,引发幼儿探索音乐的美好愿望。

  利用教师的感召力,利用幼儿对老师的崇拜(我们幼儿常常是盲目崇拜老师),这一点可以充分的利用。当音乐从老师那里发散出来时,幼儿将会把对老师的那份感情涌入到音乐之中。同时,对老师的热爱也就注入到对音乐的喜爱之中了。这就直接引发了幼儿的音乐兴趣。我们还可以发挥同龄幼儿的示范作用,在同龄伙伴中,往往会有因为种种因素而造就音乐儿童,如善于唱歌,善于弹琴,善于跳舞,善于打击乐或其它乐器等。可以让这些优秀的幼儿发挥榜样的作用来表演。这是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的最好途径。

  三、幼儿音乐欣赏的有效方法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本身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但它对3-6岁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的必要。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一定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来引导幼儿渐渐地能感受、理解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幼儿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具体方法:

  1、语言导入法

  语言导入法是音乐欣赏活动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老师用一段富于引导的抒情语言或编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故事,用来引起幼儿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兴趣。老师在设计的故事角色时,与情节中音乐作品的形象、结构相对应,讲故事后,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过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留有余地,千万不能将故事情节讲得太详细,应留出空间,给幼儿有个印象,有了这个印象,再欣赏音乐,就很容易进入情境之中。既能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又能将幼儿带入音乐情节之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欣赏《发生在森林的故事》时,教师将这段音乐作品编成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小动物跟着老狼悄悄走进森林里的故事。当幼儿在欣赏前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立刻被故事的紧张、冒险的情节吸引住了。幼儿们这时关心的就是小动物跟随老狼的背后有没有被发现。老狼是怎样对付小动物的。在教师讲述故事的引导下,幼儿们很自然地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寻找音乐中的变化。重音、轻音。很快幼儿们就找到了;又例如:欣赏《比花球》时,这是关于过节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做了许多的花球,他们一起来的草地上比花球的情景。幼儿听了教师的讲述后,教师就让幼儿找找哪一段是快快乐乐地比花球,哪一段是比谁的舞蹈跳得优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带着问题就去寻找音乐的变化。教师这种方法使幼儿不仅对音乐有了解,还渐渐的对音乐感兴趣,喜欢上音乐。

  2、视听结合法

  视听结合法是指在给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带来一定困难时,这时可以加入一些视、听觉方面教具。如VCD音乐光盘,画,头饰,玩具,课件等。采用视听觉的辅助,给幼儿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带来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欣赏《啄木鸟》乐曲时,其中有一段是讲述啄木鸟在为苹果树啄虫。在啄虫时是很有节奏的,但在欣赏这段音乐时幼儿较难分辨,这时教师就利用苹果树教具,将音乐中节奏以树洞的形式画在每棵苹果树上,老师边让幼儿听音乐,边以啄木鸟的身份演示教具中的啄洞节奏,使幼儿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很快就理解了音乐中的节奏;《欢乐颂》这首乐曲,是贝多芬著作,原歌词是著名诗人歌德所作,为便于幼儿理解和参与由集体改填了新词,歌词中有描述蓝天、白云、太阳、小鸟、鱼等。在幼儿欣赏时,教师可以一边出示这些图片一边让幼儿欣赏音乐,使幼儿视听结合,来便于幼儿理解音乐,。这种直观教具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主题提示法

  在幼儿音乐欣赏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说明和提示等语言引导,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的主题中。这种方式适用于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或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的音乐作品。即某个特写的旋律代表某个特写的形象。例如:小班的《小羊和老狼》,教师直接告诉幼儿今天听的一首曲子讲的是小羊和老狼。然后提出问题:哪一段的音乐是表现小羊的?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老狼的?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分辨音乐;中班的《海边的小朋友》,教师告诉幼儿是讲述海边的故事,就让幼儿找出哪一段的音乐是表现小朋友高兴地来到海边的?哪一段的音乐是表现小朋友在海边跳舞的?哪一段离开了海边。带着问题幼儿来分辨音乐;大班的《三只熊》是由三个性质各异的独立小曲组成。教师提示幼儿音乐是表现三种熊,然后提出问题:哪一是表现大熊笨拙懒散的步态,哪一是表现小熊跳舞的愉快心情,哪一是表现小小熊骑车穿梭时的灵巧和敏捷。带着问题让幼儿来欣赏分辨音乐,并让幼儿学学这三只熊不同的神态和心情。这种方法,是启发幼儿边听边动脑筋去想,把注意力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启发幼儿自己去想,去探索。欣赏后,老师和幼儿还可以进行交流,给幼儿充分表达内心感受机会,让幼儿表现出来。

  4、对比欣赏法

  在幼儿音乐欣赏中,引导幼儿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辨别(辨别情感类型、风格不同形象)来发展幼儿的听辨力和审美能力。例如:让幼儿欣赏《细雨》这首曲子,引导幼儿感知安静,轻轻的特点;而再让幼儿了解《赛马》时,将《赛马》与《细雨》对比欣赏,引导幼儿从比较中鉴别两种体裁作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欣赏时,调动幼儿的听辨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听音乐的能力。这对幼儿养成安静、仔细地欣赏音乐的习惯是有帮助的。也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独立听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幼儿较好地揭示乐曲的基本特点与性质十分有益。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