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的羞怯(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23日 21:09:16

  2、让幼儿常说一些充满智慧的话。幼儿常说充满自信的话,可以增强相信自己的精神力量,调节自身的积极行为,形成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如常让幼儿说:"我会"、"我能行"等,使幼儿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从而树立信心。

  3、对幼儿表现多说鼓励的话,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耐心细致地用肯定信任的态度对待幼儿,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经常说一些诸如"我相信你能行"、"你真棒"、"你是个好孩子"等鼓励的话语。

  4、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成功经验的获得,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当幼儿做一件事受到表扬时,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步增强自信心。因此,要让幼儿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幼儿稍有一些愿望想要"自己来"时,教师要予以肯定的支持,并创造条件和环境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幼儿每次微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每次小小的成功,都会增强幼儿的意识,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二)、应给予胆怯的幼儿更多的和别的孩子接触的机会

  比如在活动中,教师帮助这些幼儿邀请其他的幼儿一起游戏。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各种不同场合的情景、营造气氛,使之能常常与其他幼儿接触交流,帮助幼儿克服羞怯感。

  (三)、引导幼儿参加群体性活动,教给幼儿一些简单交往技能

  有些幼儿在家里活泼大方,可一到集体中或碰到生人,就胆怯得很,局促不安,有时什么事都不能完成。这是因为幼儿参加群体活动少,社会化的发展受到影响,产生了羞怯的现象。

  群体生活是任何生活形式都不能替代的。在群体生活中,羞怯的幼儿将学会与人合作、分享、交流,体验群体的快乐,从而使自己变得活泼、大方、开朗。我组织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群体活动。如自带图书、玩具共同分享,集体过生日,集体作手掌画――大树等,使幼儿学会了合作、分享,尝到了群体的乐趣。

  对羞怯的孩子除了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外,我们还应该教给他们一些社会交往的技能,如微笑、合作、分享接纳别人等。羞怯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受到同伴的欺负,发生争吵现象。对于这些纠纷,我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幼儿独立解决矛盾,教给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幼儿解决争夺玩具有办法,可协商轮流玩,一起玩,用猜拳等民间游戏的胜负决定谁先玩等等。同时告诉幼儿,小朋友之间发生争吵后,告诉老师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互相之间要学会调节纠纷,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据此,我班区角游戏中特开设了"和平桌",争吵双方有纠纷后自愿到此"谈判"、协商,说服对方以达成目的。

  (四)、和家长共同教育,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很多的性格受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引导家长共同寻找引起其退缩行为的原因,帮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战胜自己,消除胆小退缩的行为。幼儿的羞怯的原因因人而异,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先天的遗传因素,有的是因为在气质上就是退缩型的,对外界环境适应慢;有的是因为个性原因,面临社交场合会紧张的手足无措;有的是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有的是没有学习到适当的社交技巧;也有的是受到过去不良的经验影响,造成自信心缺乏…….因此,教师还应针对个别差异,对症"下药",各开良方,采取一系列措施。

  帮助幼儿克服胆怯的行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时半时所能解决的,教师必须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把一次失败看得很重,由量变到质变,总有一天会水到渠成,有所改善。当然,也有少数幼儿,即使教师努力也没有用,这样的幼儿有可能存在情绪障碍,应与家长联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解决情绪障碍问题。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