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25日 21:11:11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05,(3)

  [2][3][4]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98,76

  [5]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l:11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