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实呈现,同享幼儿一日生活精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而一日生活的每一刻都是谈话的平台,此时的谈话不在于对与错,不在于深刻与否,而在于真实与否。孩子们所有的回答都是我们想要的,师生间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对话是真实在园生活的体现。信息技术介入师幼谈话,让缄默、隐形的知识显性化,让更多的无意之为成为有意之为,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更显多姿多彩。
例如,“双节”过后的第一个午后谈话,让孩子们说说“双节你去了哪里?”黄奕涵小朋友第一个举手,“我去了武汉?”“和谁一起去的?”“我们全家!” “哦,全家总动员!你们是怎么去的?”“坐动车去的!”“到武汉有没有吃当地的特色小吃?”“有,吃了面!”“什么面呢?”“就是……,我吃了三碗呢!”孩子有些语塞,老师见状顺势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昆山什么面很有名?”“奥灶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那我们来看看武汉的什么面那么吸引黄奕涵!”老师马上搜到武汉特色小吃——热干面,“对对对,就是热干面,很好吃!”此时的老师又像一位旅行团的导游,带领孩子领略武汉美食——武汉鸭脖、凉皮、糯米鸡、武昌鱼……“那你还去了武汉哪些好玩的地方?” “去了一幢高高的楼,还有大桥!”“是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吗?”“对,就是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 借助信息技术,迅速帮助孩子重拾记忆,也带领着孩子们进入另一个快乐的网络旅行。在接下来孩子们的介绍当中同样发现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双节之行”的情况,而这种含糊性并不是弱点,悬而未解的东西越多,孩子的理解就越能自由地得以实现,这也恰好显示了信息技术知识素材资源的力量和魅力。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罗杰斯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而我们正是通过课题研究来尝试多种多样的实践,挖掘更充足的资源,为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幼儿知识、技能、道德、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而努力着、坚持着、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