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加强对幼儿教育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教育课程是在幼儿园的统一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我们要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和引导,只有进一步的设计,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新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中,课程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可以划分不同的层次类型,2001年7月颁发的《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了五大领域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及发展状况,进行层层分解,使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具体,适合儿童的实际,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不管是外在的物质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氛围,其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充分地加以利用,挖掘农村幼儿教育的优势,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幼儿园的的物质环境更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电子教学设备、体育活动器械等,在农村幼儿园还相当匮乏,"老师讲,孩子听"的教育模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由于活动场地狭小,导致区角活动在农村幼儿园难以得到开展,游戏时间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得不到科学地安排,这也是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在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中安排必要的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加强农村乡(镇)中心园的重点建设,保证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会给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幼儿园自身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把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花小钱办大事,置办玩具设施时应根据当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老师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创作,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如利用易拉罐制作风铃,用蛋壳拼图案等等,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且美化了校园,丰富了文化,一举多得。
五、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在农村幼儿园均占有很大比例,这给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由于祖辈年纪大,思想陈旧,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包办代替、溺爱孩子的现象,不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只重知识教育,担心孩子没学到知识,甚至要求教师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面对这样的家长,除了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家长教育工作。如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参加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以加深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加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科学性、趣味性的感性认识,从而拓宽家庭教育的内容,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利用《家园联系册》进行定期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采取定期电话联系的方式,交流幼儿近期情况,让幼儿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教育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六、加强老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地域、经济差异等关系,农村幼儿园老师以低学历的女老师和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为主,她们还是用当年的老方式教育着新时代的幼儿,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待改善。还有不少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幼师",教师的素质远远不够。观念新、有活力、具有高学历层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幼儿园就业,因此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定期参加各种幼教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这样的培训机会很少,覆盖面也小,而城市幼儿园在这方面更具优先权,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来大。要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研网络,强化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无论是公立幼儿园的老师,还是私立幼儿园的老师,都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整体素质,所以教师要结合《纲要》正确的树立知识观和儿童观。
七、应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能使教师减轻工作压力,激发幼儿园老师爱岗敬业的热情与动力,也只有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才能更好地学习。所以社会应给予农村幼儿教师多一点关爱和关注,关注她们的生存状态,倾听她们在基层工作的想法和心声,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需要我们全社会去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政府的积极支持,为农村幼儿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多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幼儿园才会办得越来越好,我们未来的花朵才会在偏远农村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