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29日 20:56:41

  一、循序渐进

  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形成的。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会给幼儿以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使其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使幼儿学段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并为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每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应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在培养幼儿自己穿脱和整理衣服的良好习惯时,要从最简单的"脱"做起,首先,要让幼儿学习自己脱衣服,不依赖大人;然后学习"穿"的技能,最后,才要求幼儿穿戴整齐,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在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房间的良好习惯时,也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最初,只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当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时,进一步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床铺、书桌、衣柜等等。总之,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多鼓励幼儿,当幼儿有一点点进步时,都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幼儿有成就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二、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盥洗室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特别是到天冷的时候,因为怕水冷,把手冲湿了就算完事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三、创设特色矫正训练活动

  利用课堂教育集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既严格要求幼儿又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使日常教学活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能力、形成幼儿习惯的主阵地,把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能力习惯相结合的活动,使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利用读书和故事,提高幼儿的认识。自编或引用一些相应的故事(包括儿歌、绕口令等)或图书讲述其中的内容,组织幼儿讨论、提问、判断,帮助幼儿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表达欲望,使幼儿积累评价事物的心理体验,教师同时还告诉他们应怎样去做,把教育内容更幼儿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为幼儿指明正确发展的方向。利用一日活动,随时疏导。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如发现有坏习惯的倾向和行为时随时进行指正、疏导,督促其纠正。当然,教师在进行指正时,以正面的教育和鼓励为主,不强行制止,而是以可亲的态度接近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正确的疏导,如转移幼儿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把幼儿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去,这种方法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教育效果较好。利用榜样示范,持之以恒地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组织观看电视和参观访问等形式,给幼儿提供榜样的示范行为,使幼儿了解正确的生活行为习惯,教师再分步提出正确行为的要求。让幼儿进行模仿,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强化其逐步达到要求,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克服不良生活习惯的自觉性。在此同时,还要防止训练过程中出现反复,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巩固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海霞;;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院》;2009年第10期

  2、王荣;;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探讨[J];快乐阅读;2013年01期

  3、赵婷;;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52期

  4、吴蕾;;浅谈幼教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5、罗君凤;;幼儿学前教育技巧[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3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