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利用把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地方,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另外,游戏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及身体健康。
4.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天生好奇,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应该尊重和支持幼儿,促使其自发地对游戏材料产生兴趣,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四)游戏材料合理投放的意义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游戏材料的投放。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更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深入探索创造。
通过与游戏材料的互动,幼儿可以发展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外界的概念,创造性,社会技能和自我认知等[5]。幼儿园活动和幼儿的学习需要特定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要做到教学游戏化,因此,更多的教学活动应与游戏有关,与游戏材料有关,游戏材料投放的不适宜或贫乏最终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只有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开放性,循序渐进的投放,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材料的质量,关注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出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
三、张掖市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现状分析
通过对张掖市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及结果分析发现,张掖市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中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游戏材料在投放的种类和数量上不适宜
部分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材料投放上种类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进一步去想、去操作。游戏材料在数量上也不够充足,基本每个班级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存在争抢现象。
(二)投放的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相符
有些游戏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差异,造成各个年龄班之间(大、中、小班)以及不同水平儿童之间无难易之分,缺乏层次性、递进性。而这也相应的导致了幼儿游戏兴趣不足、求助、无所事事现象等的出现。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不能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二是有些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游戏材料的投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意识不强;三是材料投放缺乏有效的依据和标准;四是教师的工作量太大。
(三)游戏材料在投放时,更换周期过长
幼儿园普遍存在活动区游戏材料更换的时间不合理,投放周期过长这一问题,有的一放就是二、三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这无疑不利于幼儿的游戏和发展。园所统一更换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在投放时间上整齐划一,教师投放时也缺少相应的经验,缺乏科学性是造成投放周期不适宜的主要因素[6]。
(四)投放的游戏材料缺乏目标性和探索性
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普遍缺乏目标性,只有36%的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有明确的投放目的,大部分教师很难断定自己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到底是否存在目的性,而这样漫无目的的投放,不仅不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调查也表明幼儿园在材料的选择上也缺乏一定的探索性,幼儿在游戏时经常对游戏材料进行创新玩法的比例为32%,可见游戏材料的探索性还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五)投放的游戏材料中购置的为主,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利用率较低
幼儿园大部分自制游戏材料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有园所采购而来,对废旧物品的利用很少。然而,对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使用,无论对幼儿园还是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的在游戏时,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创造玩具和新的玩法,真正让幼儿与游戏材料产生互动。
五、张掖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分析
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是指教师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实现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特定游戏目标,在游戏中合理选取、组织、运用游戏材料的设计程序及方法[7]。本文针对张掖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游戏材料投放时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
依据幼儿发展水平,有层次的投放游戏材料。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需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应儿童发展的水平[3]。而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游戏主题和教学内容,投放的游戏材料也应该有所不同,注重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