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主性原则对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探索早期阅读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充分发挥幼儿、家长内在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产生自信心、进取心、创造性;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早期阅读培养,开发他们所蕴藏的资源,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课题研究。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幼儿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国内最早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人。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1)、游戏法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唤起孩子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阅读也应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生动活泼、趣味多样的特点,激 法幼儿阅读兴趣。大班幼儿对汉字既新鲜又陌生,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在早期阅读中,我们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时机,设计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于教与学。如在“木林森”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人体魔棒和汉字相结合的游戏法,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记忆。如有的幼儿用微微张开双臂、双腿并拢的身体动作来表示“木”、两位幼儿排成一排,立正,双臂微张,拼成汉字“林”,两位拼成“林”的幼儿蹲下,第三位扮“木”的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拼成“森”,在游戏活动中,还采用了听指令快速拼字的方法,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为幼儿的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
(2)、榜样示范法教师阅读活动的教学艺术对幼儿的阅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幼儿产生想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来自他们所崇拜、仰慕的人的所作所为。在文学活动欣赏中,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我想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到活动中,教师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借助于音乐,教具等辅助材料及自己的语气语调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在组织“绿色的世界”这一散文活动时,我利用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具辅助下,在抑扬顿挫的富有表情的朗诵过程中,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里,最后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课后,我发现好多孩子自发的拿起书,模仿着老师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平时,我们的教师还经常和幼儿一起看书、朗读、写字,以自己的行为、态度、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姿势、读音,引起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3)、悬念法在为孩子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停止,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讲自己的想法,再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但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而是告诉孩子阅读区有这本书,想知道结果可以自己去翻书寻找。这种悬念法不仅调动幼儿阅读图书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都得到发展,而且也在间接地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许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从图书上获得。这样一种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养成获取知识的一种新思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4)、迁移法我们成人因势利导地把孩子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阅读活动中来。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对海底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借来好多关海底世界的书有《海底探密》、《奇妙的海底生物》、《人类的朋友——鱼》、《美丽的珊瑚》等,向孩子推荐说:“这些书里有好多关于海底世界的故事,你们可以去看一看?”结果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的间隙总在关注这些书,有的孩子还从家里带了好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鱼,美丽的珊瑚等图片,有的还拿来VCD及各种书。后来,我还在“小小舞台”中提供机会,让幼儿把所知的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与大家共享,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5)、情感体验法在阅读活动中,我重视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体态等反映故事的内容,体验人物喜怒哀乐等情感,并在情感体验基础上进行创造。在故事表演中,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还让幼儿觉得图书原来除了用来看还可以用来“表演”,是这么有趣。幼儿富有个性的表演,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一个自我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