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6月20日 09:28:29

  8.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小班化教学能真正实现"手把手"的教育,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可以能"了如指掌",这样教师就能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成绩。

  四、农村自然小班化的班级特点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各年级班级人数的不确定性农村自然小班化班额小(8-25人)为特点,而这人数是不定的,是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下降所形成的。不像城里所说的小班化学生人数是规定为30人左右。

  (二)学生的学习环境较差由于人口城市化的加快,留在农村的家庭大都是环境较差的,并且留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大部分是以留守儿童为主,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不理想,而他们主要跟随着爷爷奶奶辈生活,长辈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长辈们无能力管教自己的孩子。

  (三)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由于长辈们无能力管教自己的孩子,造成平时任由孩子自己发展,学习成绩的好或差,全托付给了学校。

  由于以上的特点,我认为在当今农村自然小班化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这些习惯如:书写习惯、检验习惯、阅读习惯、估算习惯等。

  2.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由于农村自然小班化,学生数少,形成课堂氛围不浓,但它也是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多进行个别辅导。

  3.关爱学生。童年是快乐的,学习生活也应是快乐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变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如:学生上课时出现精神不振,教师不能马上进行批评,而因考虑是否有其他原因(如家庭、身体等)。当学生不会时,教师更不能说一些有损学生人格的话语,如:你怎么这么笨呀、你是个猪脑子等。

  4.对于学生的辅导尽量在课内完成。由于农村学生回家的辅导几乎为零,又由于农村自然小班化的特点-学生数少,这给教师的辅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且在辅导时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利用面批、面辅等手段以提高效率。

  5."优差"团结帮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之间建立一对一帮关系,利用优生辅导后进生。这样使优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使后进生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精神和团结协助能力。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具有农村特点、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效果有效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已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孜孜以求,就一定会创造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2009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报》

  3、《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  傅禄建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06期4、《小班化教育实验浅谈》  杨国学  《教育探索》 2000年04期5、《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梁春涛 《天津教育》2000年02期6、《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  刘宏博  《中小学管理》 2000年01期7、《上海市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金辉《教育发展研究》 1998年03期8、《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 徐立平  《教育科学研究》 2001年03期9、《关于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杜晓梅 《教学与管理》 2003年21期10、《努力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李廉祥 《黑龙江教育》 2001年12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