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孩子心中是有一定礼仪认知标准的--做错事情了,就应该先道歉。而且这个标准幼儿一直在遵守,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你碰到了别人是事实,所以他先用语言道歉--对不起,再用肢体安抚--用手去揉,当这些都不管用是他就开始协商--我的飞机借你玩,到最后的和解--一起玩。在问题出现初期,不用老师们的介入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尝试会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巧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观察、记录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孩子能决解的问题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吧!
2、矛盾激化时,抛砖引玉
在发生矛盾冲突中,幼儿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主见,当他们的意见不能达成共识、、互不妥协时,教师就可以在不干扰幼儿自观性的前提下,适时灵活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中去,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活幼儿的思维,抛砖引玉,激发他们通过思考去决策、去解决问题。
片段二:在小医院中,几个孩子们抓着白大褂都想当医生,经过一番辩论、争吵,场面还是僵持着,活动没法进行下去。这时老师就可以以"病人"这一角色介入"谁是护士呀!我的手受伤了,快给包扎一下吧!"有病人的介入,护士们就会积极应聘,而放弃医生身份的抢夺战,矛盾自然化解了!就这样,医院就地热热闹闹地开张了。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