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色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谊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2. 角色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与美感 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场景与环境,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家具或玩具及装饰品,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其他幼儿及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拥有成就感。3. 角色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想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都能起促进作用。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而角色游戏的发展是与幼儿心理发展相一致的,促使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也就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三、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在幼儿园里,角色游戏是非常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游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调整了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幼儿接受性游戏为自发、探索性游戏,所以在游戏中幼儿都能积极踊跃扮演角色,充分联系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进行游戏。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如在游戏中幼儿常会遇到对自己所扮演角色不满意的,这时教师要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又如在扮演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某一角色时,幼儿要再现模仿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此外,在扮演时还要考虑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寻找替代品。这就为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教师适时的鼓励与指导能促进游戏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
1.指导孩子选择游戏主题。家长应让孩子自愿选择主题,而不能给孩子指定主题,当然在孩子选择时,家长可以运用启发性谈话或提供玩具,来帮助孩子选择主题,如:"你是谁啊?哦,是理发师啊!"或给孩子提供理发的玩具,这样孩子会受到启示,玩起"理发店"的游戏。
2.指导孩子选择角色。一个角色游戏中有着几个角色,孩子选择哪一个角色,直接影响他对所玩的游戏的兴趣,一般是让幼儿自己报名选择,但家长也应根据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与同伴交往情况、个性特点,提出合理建议。如:若孩子特别胆小,可以建议他担任勇敢者的角色(解放军、警察……);若孩子缺乏领导组织能力,则可建议他担任"妈妈"、"医生"一类在游戏中起组织作用的角色。
3.帮助孩子丰富游戏内容。孩子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难免贫乏枯燥,如"娃娃家"中"妈妈"总是在"哄娃娃","理发店"中的理发师一直在不厌烦地给"顾客"理发,这时家长应以适当的方法,丰富孩子游戏内容。最佳方法是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间接指导孩子丰富游戏内容,如可以扮演"娃娃家"中的客人,与孩子发生种种对话及动作性较强的游戏内容。一般情况下,家长应担任配角或者副职(如商店中的副组长)、检查员,这样既可以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又避免了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另外,家长还可以提供新的玩具、材料,启发孩子进行新的游戏内容。
4.指导孩子做好游戏结束工作。游戏应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家长可以以游戏口吻提醒孩子结束游戏,如:"商店下班了,要关门了","娃娃要睡觉了"等。同时,应指导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游戏材料,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