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孩子安全,家长安心,我们幼儿园根据自身管理实际制定了接送制度,具体如下:
1、家长送孩子入园必须亲自把孩子交给班上老师,然后取走接送证。不能把孩子放在门口或让孩子自己回班,以防孩子走失或在路上发生意外事故。
2、家长或家长指定的接送人接孩子离园,必须持接送证入园,接到孩子后留下接送证。
3、如果不是家长指定的接送人,必须持有接送证、本人的有效证件和孩子父母的委托书,同时家长必须提前与老师通过电话联系说明有关接送人的情况。
4、非接送时间接孩子,家长必须持有园长批条方可到班上接孩子离园。
5、家长无接送证接孩子,必须履行以下程序的手续方可接孩子:(1)须持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驾驶证、医疗证、老人证等带照片的证件);(2)到班上请老师确认接送人;(3)请班主任或园长签名确认。
6、如有遗失接送证,必须立即通知班上老师并写遗失报告交园长办公室备案。
家长接孩子放学回家这段时间,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既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能增进亲子关系,是一天当中非常难得的亲子时间。但是在沟通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拒绝唠叨型(不停问问题,而且都是学习或者吃饭之类孩子不关心的问题)和漠不关心型(孩子非常喜欢跟父母讲,但是父母不认真不专心倾听)。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里我建议家长最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走路回家"
孩子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不过最好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就近入园,离家不会太远,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
二、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与幼儿园保持步调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三、要"主动沟通"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家长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接孩子回家后,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入园问题,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通过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我发现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还存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在此提出来以供大家指正讨论。
一、不要"习惯性迟到"
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学时,总是会迟到那么几分钟,自己还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我要说的是,这种习惯性迟到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是不利于孩子时间观念的的养成,而且培养了孩子不遵守集体规则的意识;二是习惯性迟到也许会让家长经常寻找理由解释,这就导致了孩子觉得撒谎是有好处的,家长无形中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三是时间的紧迫感觉,路上的风驰电掣,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
二、不要"甜水等待"
某些家长在接孩子时喜欢拿着一瓶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长此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