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并驾齐驱的,并互相替代。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但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喝水的需求,教师要允许孩子随时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时要提醒节约,喝多少接多少,同时不要洒、关好水龙头等是随时都在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素质)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否则将一事无成。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会付出。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对孩子对事业的真诚。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这位园长很体贴教师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儿教师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样样精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甚至是象孩子学习的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带动孩子的求知欲。幼儿园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博,而不是专、精。专业技能在幼儿园工作中用得很多,张嘴就会唱,拿起笔就会画,听到音乐就会跳。打开书就会讲。也因此才会造成幼儿教师只要会弹,唱、跳、画就可以的错误认识。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师要知道每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要有三个方面,即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目标确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说明教师应干什么,把教师作为主体来实现的。如: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等。
二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征进行正确的分类;学会……;懂得……,这些目标含有操作性很强的动作动词。属于行为目标。
三是用领域概念或内容要素表述的目标,如:动物的分类、领唱与合唱的特点,这种目标既没有说明教师该做什么,也没有指出幼儿应学到什么,随意性很强,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很少采用这种表述方式。
其次,设计活动过程,课程设计内容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依托。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标,又要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如:草编。用草编出小辫子、拖鞋、手镯等等。这样的内容不仅幼儿能学会,而且感到所学的东西有用,材料也不难找。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资源改善生活。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四)、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教师要有好身体和健康心理,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快乐,所以要幽默一些。因为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具备什么素质。教师好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有颗宽容的心,孩子会没有压力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从正面入手,就不会挖苦、讽刺孩子,而是积极的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就会对孩子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