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美术活动以其特有的浓厚的趣味性、强烈的情感性、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趣味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美术材料(颜料、纸、布、绢、线等)和工具(针筒、吸管、胶水、镊子、牙刷等),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具体客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各种情绪。幼儿还将自己体验过的这种情感、情绪通过趣味美术活动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表现、传达给别人,从而感受用美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
而小班孩子因为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经验少,操作能力和中大班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只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抓住趣味美术活动的两大特点:“趣”与“乐”,来激发他们从事创作的兴趣,点燃他们艺术的火花。
趣1、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幼儿常把美术活动看作是一种趣味游戏,而趣味美术教育活动的直观性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趣味美术活动:比如,“拓印画”、“印染画”、“指印画”、“盐撒画”、“纱线画”、“羽毛画”、“玻璃画”、“绳画”、“泡泡画”、“流淌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用线条、形状、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在趣味美术活动中,我只注重幼儿的活动过程,启发、诱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而不过分强调幼儿最终的美术作品。如毛线画和流淌画,幼儿通过随意拖线成画或让颜料在纸上随处流淌成画,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情感,感知各种色彩交织的绚丽,从而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审美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与和谐发展。再如盐撒画,它以其独特的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一体的绘画效果,深受幼儿的喜爱,并创作出许多具有童真、童趣的作品。因此,趣味美术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尽情表现的欲望,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之趣,丰富和发展了幼儿的情感世界。
2、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易于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如印画“小脚”:“伸出我的小手,紧紧握住拳头,侧面蘸上颜料,轻轻一压就好”;纱线画“小树林”:“小纱线,穿红衣,搭好架,荡秋千,荡过来,荡过去,真高兴;小纱线,穿红衣,转呀转,跳个舞,转呀转,跳累了,停下来,喘喘气;小纱线,穿红衣,洗手帕,左搓搓,右搓搓,爱劳动,人人夸”;拓印画“会变的蛋宝宝”:“啊呜一口红辣椒,啊呜一口绿青椒……”针筒画“小雪花”:“针筒宝宝,喝口水,对着纸,哧——哧——。”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概括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了绘画要领,并激发了幼儿从事趣味美术活动的兴趣。
再如趣味组合画“欢乐城”。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将幼儿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神奇世界:“在森林里,有一座欢乐城,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欢乐城里每天充满了欢笑声。瞧,小甲虫在草地上欢快地跳舞,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棵棵树木也舒展着它们的枝条,笑迎八方来客。……”形象性的语言和动听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而且使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行趣味美术活动,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的习得,还促进了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