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到心理健康,我想肯定会有很多家长会想,我们孩子的心理没有问题。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用一个例子说明与大家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清明放假期间,我去班里一位学生家家访。沟通中,孩子的父亲告诉我:老师,我其实在家里天天教孩子,每天都告诉他,该怎么样怎么样,可是他怎么一点都不学好呢?在我面前,都是满口答应,可是一转身,什么都改不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教,不知道他心理想什么?那他妈妈那里更加,骂他几句就顶嘴。
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有多少人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我接触的家长中,大部分家长都会说不知道与孩子怎么交流,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什么?很多孩子也会跟我说,爸爸妈妈在家里说得最多的就是"作业做好了吗?""不要老是看电视""多读点书"我心理的想法,爸妈一点都不知道。
再比如,上学期我们听到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因为母亲给他报的培训班太多,最终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上面我所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是比较偏激的。但两个例子同样说明一点: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心理健康这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儿童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1、是智力正常 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2、是能自我满足 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了65分非常高兴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