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游戏实践研究(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3日 23:07:34

  研讨过程:针对教师的自我反思,全体教师都认可游戏的生成来源于教师的观察;同时,此案例也再次说明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真正的游戏幼儿是自发、自主,并积极参与的。但对于游戏后半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突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幼儿主体意识。集体交流后,认为教师提供幼儿粉笔后,可继续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通过探索明确画影子的合适地点(水泥地或塑胶地毯),让幼儿尝试一个人或多个人共同画影子的形式,丰富游戏结果的不同可能性,以及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需求。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不仅实现了教师之间教育经验的分享,而且在集体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实现了对幼儿游戏认识的新构建。即幼儿游戏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可能是不同的,其在游戏中的发展契机也可能不同。

  三、以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游戏的能力。

  通过园本教研的学习平台,我们对于游戏的价值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而对于幼儿游戏中教师适时有效的行为,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以下角色游戏案例的记录、分析和反思过程,就是我们日常的教育实践研究过程。

  角色游戏案例:热闹的大街上

  游戏背景及过程:以往我们大班的角色游戏,由于场地限制,只有理发店、银行和小剧场三个地方,限制了孩子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其实在日常的区域游戏中,孩子们对生活观察的很仔细,近来对社区街边的热闹景象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特地将活动室布置成街边的场景,引导幼儿自主去寻找伙伴合作,在街边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店"或者"逛街"等。

  听完老师的游戏建议,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孩子们首先自由结伴讨论要分配角色,谁来开店?开什么店?卖什么东西?谁是顾客?谁来当营业员等……(孩子们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角色很感兴趣,许多幼儿都要扮演,可只需两个人。我发现后,就让孩子们自己先面对这样的问题,想出解决的方法。)"银行工作人员"在部分幼儿自动退出,剩余幼儿商量之后终于确定了。(教师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先面对问题。)

  接着孩子们开始扮演各自的角色,"银行工作人员"忙碌起来了,因为前来取钱的"顾客"很多,而各家商店里的人也忙开了,他们在讨论开什么店?卖什么?(教师建议可以看看我们活动室有什么可以卖)于是文具店、玩具店和蛋糕店就诞生了。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善于启发孩子思考。)

  "顾客"开始逛街了,玩具店的"营业员"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主动请"顾客"们来店里看看,而文具店的物品还没摆放好,当他们看见"顾客"去玩具店了,也加快速度了。(这些平时动作较慢的孩子也不需要老师督促了。教师要相信孩子,肯定孩子的能力。)

  游戏开始了,"顾客们"都很有序地逛街,"营业员们"忙着招待"顾客",而蛋糕店的"师傅们"继续忙着做各式点心、蛋糕……尽管没有老师或其他人在维持秩序,但一切都很有序进行着。(幼儿的游戏让幼儿自己做主,在满足幼儿需要的情况下,游戏的秩序会自然形成。)

  通过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教师组织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如下:

  1、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公。善于了解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游戏规则等。

  2、相信幼儿,支持幼儿的游戏。

  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内容和玩法及规则,让幼儿自己做出选择。教师还要支持幼儿的游戏,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材料、场地及人员等,从而实现幼儿自己做主的愿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