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模式
韵律活动的教学模式三 模仿-创造式
如歌编整
1. 程序与策略
(1)引出主题。
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用模式一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或用模式二的方式让幼儿创造出某种动作,并以此作为基本动作。
(3)学习基本动作变化的方法。
教师教给幼儿某种变化基本动作的方法,如变化节奏或变化姿态等,并组织幼儿跟随音乐练习他们运用变化法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动作。
(4)学习组织动作的方法。
教师教给幼儿某种组织动作的方法,如按照情节组织或按照结构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等,并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组合。
(5)动作组合创编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将创编出的组合连贯起来表演。
(6)幼儿独立地连贯表演。
2. 教学范例及分析
韵律活动:创编提压腕组合(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幼儿进一步练习交往合作的技能,体验交往合作的愉快。
(2)在活动中使幼儿学会舞蹈基本动作"提压腕"。
(3)要求幼儿学习按形象、情节组合动作,并学习使动作组合与音乐结构相协调。
活动准备:丰富幼儿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两人一对做"跑马步"进入活动室。在活动室内继续随音乐做双人配合的"跑马步"练习。教师鼓励幼儿用手、臂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鼓励幼儿之间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配合。每次音乐结束后,教师可进行反馈小结,并可组织幼儿相互观摩。教师重点讲评幼儿在练习中产生的交流、合作比较好的范例。
(2)教师请幼儿回忆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鼓励幼儿用手臂动作模仿骑马、挤奶、剪羊毛、放猎鹰、摔跤等动作。教师哼唱挤奶舞的音乐为创编新动作的幼儿伴奏。
(3)教师用提压腕的动作模仿老鹰飞,并要求幼儿模仿和练习。教师可自己哼唱音乐也可请人伴奏。
(4)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创编提压腕组合"小小摔跤手"。
如:第一段音乐的第一、二句,表现小摔跤手骑马来到草原上;第三、四句,表现在摔跤之前小摔跤手学老鹰飞,以示自己的勇敢和强壮;第二段音乐的第一、三句,表现小摔跤手抱在一起,你推我掇;第二、四句,表现小摔跤手头顶着,相互抱住转圈,想把对方摔倒。
在以上4个动作中,有3个动作的手腕动作都可以由提压腕变化得到。组合是按情节结构构造的。音乐的句子结构也同时表现出来了。
(5)教师带领儿童完整地随音乐反复练习新编的组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创造和表演的愉快。
(6)教师小结。幼儿两人一组做双人配合的"跑马步"离开活动室。
分 析
在活动目标中,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标。学习"提压腕"和学习按形象、情节变化组合动作是该层次教育活动的重点。手腕的上下运动,大班幼儿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按形象、情节变化组合动作,对于有一定形象积累和情节想像、理解能力的大班幼儿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步骤1中,练习的重点是创造性的动作表现活动中的交流、合作。因此,教师在反馈、小结、组织观摩、重点分析等指导过程中,也应该侧重引导、鼓励幼儿以更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合作。
步骤2是一个过渡性的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现复习巩固了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同时也为新的舞蹈动作学习做好了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