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4月24日 19:58:34

  在剪纸活动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不仅能连续剪直线,而且能双手配合着剪曲线。由于能顺利地剪直线和曲线,此时基本上能剪出自己所希望的形状,如窗花等。

  在利用纸盒进行的立体造型中,幼儿不仅能通过剪、挖、接合、粘贴等技巧进行构造,还能对作品进行细节的装饰,如给作品着色等,力求更完美地表现。

  3.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

  3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其美术欣赏的发展不仅与生理机能有关,而且受到其社会认识的制约。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而只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到的是作品的内容,很少有意识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且这种对作品的感知理解仅仅是浅表层次上的,还不能深入地感知作品内容所蕴含的深刻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2)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某些形式的审美特征。

  此阶段的幼儿对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及作品的情感表现与风格的感知与理解已有所表现。在线条与形状的感知方面,此时的幼儿总是喜欢把它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对色彩的认识,此时的幼儿首先发展的是辨认颜色、正确配对,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在空间构图感知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在发展。

  在作品的风格感知方面,有研究表明,幼儿表现出对作品风格感知的困难,易受作品内容的控制。通过训练,6岁幼儿慢慢能够感知作品风格。

  (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意义的美术作品及色彩明快的作品。作品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丰富、鲜艳,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最主要的标准。

  幼儿喜欢的是再现性的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的非再现作品。有研究结果表明,6岁的幼儿对什么样的画是美的还没有一致的标准。绝大多数幼儿认为,画有花、动物、家庭摆设、小鸟等幼儿经验中熟悉的、美好的、使人愉快的事物的作品是美的,而画有残骸、人的脑壳、人形怪物等东西的作品是丑的。

  另外,幼儿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偏爱原因的理解也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和技巧方面,如涂得好不好等。

  总之,幼儿美术欣赏的发展,既受先天无意识的影响,也受后天认识能力发展的制约,经历了一个从笼统到分化,从没有标准到具有一定标准,从以自己直观的情感偏好为主到比较客观的分析为主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提供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作品;对作品的选择应有组织有系统,以使幼儿的欣赏经验系统化;同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