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活动设计题
【设计案例】《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地与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2.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钢琴曲音乐《我爱我家》;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幼儿回答。"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讲述。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爱家里的某一个房间、有的爱某一物品、有的爱某一宠物、有的爱某一亲人……"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教师出示字"我爱我家",领幼儿读一遍。
2.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读诗歌《家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家是什么--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问题想问吗?"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再次朗诵诗歌。
3.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轮流回答(家是××),教师用一句话讲解幼儿所说的话的寓意。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4.请听一首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唱的特别好听的歌《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说一句话或给一个拥抱,让家长感受到对他们的爱。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杜威提出了著名的( )思想。
A."教师中心主义"
B."教材中心主义"
C."课堂中心主义"
D."儿童中心主义"
2.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3.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是( )提出的。
A.格赛尔
B.华生
C.班杜拉
D.皮亚杰
4.( )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
A.大小知觉
B.方位知觉
C.深度知觉
D.时间知觉
5.母亲在场时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她,当独自被留在一个不熟悉的情境中时则有较强的维持联系的行为发生,这种称作( )依恋。
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混乱型
6.以下对健康检查的目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尽早对有疾病或有身体缺陷的儿童采取矫治措施
B.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C.杜绝疾病的发生
D.尽早发现儿童的疾病或身体缺陷
7.不属于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多支持原则
B.多肯定原则
C.多尊重原则
D.多活动原则
8.( )是指除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其他人或组织对该评价对象所进行的评价。
A.自我评价
B.他人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把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 )五个方面。
A.健康语言科学社会保健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游戏健康科学社会艺术
D.健康安全科学语言社会
10.( )是教师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教育方法。
A.讲解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游戏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2.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趋势。
3.简述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室的基本职责。
4.什么是绝对评价?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2.结合实际,谈一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