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别人吃堑,智慧长我心。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来说,是关系幼儿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假如等到自己吃堑后再长智,往往是为时已晚,甚至可能失去长智的机会。
正如以上案例那样,孩子所幸没有在回家的路上出现重大事故,这"堑"教师吃了也罢,这位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能够从所吃的"堑"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晚接幼儿如何安全护导"的 "智慧",这无疑是必要也是有价值的。但其他教师如果也一味等待自己"吃堑"后才去"长智"就非常被动和危险了。因为等来的下次,可能就不是虚惊一场了,也许孩子会走失或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无法挽回和补救的。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帮助教师主动建立"他人吃堑我长智,莫等吃堑才长智"的思维习惯。作为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聚焦案例,你说我话,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他人的堑"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紧紧围绕案例本身,设置对话专题,从发生在身边的事说开去,提供研的现场,就会让碰撞出的智慧更聚焦、更可行、更乐于让教师接受。也让那些安全意识淡薄,不善于从他人"吃堑"中"长智",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通过聚焦研讨,改变不吃苦头不觉疼的态度,提高认识,努力做到别人犯的错误我不犯,大家总结的经验一起分享:重在从他人的堑中总结经验,重视预防,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不等 "吃堑"才"长智",不等"亡羊"再"补牢"。
四、制度具化,实效落在行。
安全工作,每个幼儿园都会重视制度的制定,让安全管理能有章可循。但往往忽略在管理过程中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我园针对安全工作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并落实到位。针对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弱的特点,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对孩子安全的教育,创意推行"3个五分钟"安全教育。"1个":倡导每天教师在幼儿离园前进行5分钟的安全教育;"2个":倡导每周离园前对孩子进行10分钟的安全教育;"3个":倡导节假日放假前对孩子进行15分钟的安全教育。针对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对学校卫生消毒工作的质疑,我园始终强调在日常工作中各种记录要坚持,要留下我们努力的过程资料。几年来,与时俱进,努力做好缺勤幼儿没有来园原因的追踪记录、洗手记录等;针对外来人员进出园管理难问题,我园从安全角度出发,努力把好门卫关,从礼貌询问:"找谁?"门卫首先对接开始,对每个来园人的身份进行严格审核确定和登记,再有接待的教职员工签字后方可出园,实现了"不该进的人员不进,不该出的孩子出不去"的安全目标。而案例中教师没有严格执行学校的晚护导幼儿和交接幼儿的制度规定,学校也将以"严格究因"的措施来让教师学会担当,学会在担当中不断成长。
安全管理重于泰山,每个教育管理者都把其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行走在安全管理之路上,且行且思,以上只是我结合案例梳理出的不成熟想法,把其作为走好安全管理的关键步。我想,除此之外,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园长还要将重点环节责任到人,并通过走动管理来督促和指导各项安全工作,这也是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