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意味着家园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在家园互动中,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提高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那么,常见的家园共育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操作性如何、孰优孰劣,我们作了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让幼儿园的管理更加民主化。
为了进一步沟通家园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由园长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园共育。
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更是多样化,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保健知识宣传、家长育儿经验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我们经常聘请幼教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专家还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其中包括陈鹤琴的《怎样做好父母》,"知心姐姐"卢琴的《好父母好孩子》,周泓的《赏识教育》等等,使家长不断更新育儿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这一举措深受家长的欢迎。同时,专家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也会对幼儿园管理、教学、卫生保健、营养膳食等方面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幼儿园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优势:组建的家委会成员具有代表性,充分发挥了家委会成员的带动作用,帮助和监督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各位家委会成员都会根据我们将举行的活动,出谋划策,提出一些丰富多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项目来。同时,将家委会成员纳入幼儿园管理网络,分工负责对家长资源的管理。
劣势:家长参与面不广,难以体现更多层面家长的需求。
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双赢。
亲子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平等的亲子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些亲子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用趣味运动会、家园同乐游艺会、小小手工展、水果品尝会、快乐中秋节、童年的游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来活跃我们的家园课堂。在丰富多彩的"家园同乐"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响应生态环保,探索自然,陶冶情操,让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特征,也为了让幼儿体验集体出游和亲子游戏的快乐,每年我们都会举行一次"亲子游"活动,各种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家园共育更添色彩。
优势: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联谊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机会,幼儿开心,家长高兴,同时也为幼儿、老师和家长提供了互动的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劣势:在亲子活动中,大多数是一个家长对一个幼儿,有的甚至是两个家长都来参加。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幼儿遇到困难,不是用引导的方法去帮助幼儿、提示幼儿,而是代替、包办。反而不利于幼儿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二,在活动后,不一定能及时组织家长讨论、学习,亲子活动就会"虎头蛇尾",不足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家长会及家长半日观摩活动,拉近彼此联系的桥梁。
家长会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或班级组织召开的,主要是向家长公布幼儿园近期的工作计划及主要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家长会。一种是向家长公布教育工作计划,使家长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并请家长对教育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新生入园前,召开新生家长会,公布教育方案,详细介绍教育目的及方法。通过交流,幼儿园的教育方案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理解,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由于家长的配合,新入园幼儿的情绪会很快得到稳定,顺利地度过不适应期。第二种是根据家长需要而举办的专题讲座。例如,有关幼小衔接的内容,我们就请小学相关老师作专题讲座。家长听了讲座后,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主动配合教育。第三种是针对幼儿中普遍存在的与家长有关的现象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我们根据对幼儿日常观察与家庭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通过共同研究,为幼儿制定了幼儿及家长行为规则6条,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执行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家长参与意识与幼儿自我规范的意识。第四种是每当遇到较为重大的教育总是或活动时,邀请家长利用放学来接孩子的时间进行协商,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家长会,家长们与教师可以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实施具体办法,收到较满意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