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二是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三是应能为儿童的生活做准备;四是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五是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3.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目标:1-3点。P207
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他们……以此作为有效促进课程中计划制定和评价的指标。P209
方法: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计划-做-回忆"这三个环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儿童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打算,也能使教师密切地参与到整个的活动过程之中。
评价:海伊斯科普课程不要求购置和使用特殊的材料,它唯一的花费在于为儿童设置学习环境。对教师来说,虽然课程的实施最初很难,但一经掌握,则会很自如和轻松。海伊斯科普课程依据发展理论和早期儿童教育实践,多年来,在众多的学前教育方案中,它是一种一直能高质量地服务于儿童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方案。海伊斯科课程被人认作为是"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例证,对早期儿童教育作出了理想的陈述,并通过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长期追踪研究显示,海伊斯科普课程在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及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方面有其明显的长处。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一课程能使教育者自身得到很好的教育和训练。
4.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迄今为止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说明该课程模式有其吸引人之处,例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了个别化的学习,特别是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能使儿童身心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谈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j 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k 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l 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示。
2.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j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k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l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k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l 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m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n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