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20日 11:38:52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选题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师在选择集体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选题太大,定位模糊。一些教师由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缺乏了解,加之对所选内容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大主题下,各种内容都被"蜻蜓点水"式地涉及到了,可又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中班"我们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探讨了不同动物的过冬习性,而且讨论了人类怎样过冬的问题。如此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不仅组织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儿在活动过后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难思想,只图简便。操作与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使一些幼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只想选取一些不需准备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题,结果使科学活动像语言谈话活动。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动物怎样运动"的科学活动时,整节课就是让幼儿谈自己认识什么动物及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然后做模仿动物运动的游戏。整个活动因没有材料的支持而显得十分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所选主题因很难收集材料而无法开展。教师一般都知道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来学习科学,但因所选主题不易收集材料,而造成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在中班"好玩的石头"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鹅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头好玩呢?

  四是选题不符合幼儿年龄水平,不具挑战性。只有所选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和学习。一些教师因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欠了解,使所选主题太浅或太难,导致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调制泡泡水"中,教师准备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洁精四种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调制泡泡水。因准备的材料都很容易调出泡泡水,而且操作方法非常简便,对大班孩子不具挑战性,所以孩子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就到处追跑,干别的事去了。

  针对幼儿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分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与教师共同分析主题。通过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所选主题蕴含的教育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二是让教师进行比较性尝试,即让教师比较使用操作材料与不使用操作材料两种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效果,从中体会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三是提示教师选题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以能否收集到相应的充足材料为重要的活动取舍标准。四是倡导教师多与幼儿接触,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能够根据幼儿的一般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施教。

  二、目标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选好了活动主题,怎样分析、挖掘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并合理表述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具体设计与表述活动目标时,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针对性不强。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们怎样过冬"中,教师将活动目标设计为:"知道动物与人怎样过冬。"由于人与动物在过冬的方式、方法、行为、习性、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而如此空泛的目标定位也反映出教师对主题缺乏深入的分析,自身概念模糊,自然在目标定位时会不着边际。

  二是目标缺乏层次性,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将目标表述为:"发现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词'沉浮'。"这一目标只提出了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幼儿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价值倾向,容易导致只重活动结果,而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探索体验的现象。

  三是表述角度混乱。如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的目标被表述为:"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和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此目标中,既有站在教师培养角度的表述("让幼儿……"),又有站在孩子发展角度的表述("乐意……大胆……")。表述角度的混乱必然会制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针对幼儿教师在目标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指导教师多实际演练。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帮助教师学会分析每个主题内容的内涵、涉及的关键概念及相关知识,以准确定位,并使活动组织目标明确、具体。二是选取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具体指导和修改。如针对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观察、探索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水的浮力;学习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大胆探索。"如此表述就全面、规范多了。三是让教师相互改错。如针对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讨论、改错,最后将其修改为:"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途径,观察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意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修改后的目标显然表述角度统一,也更具操作性。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