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设计提问不精练,不能激活幼儿思维。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设计的提问通常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导性不强,或者多为封闭性问题,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激活幼儿思维,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幼儿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师缺乏激情,也未注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因科学概念要求严谨与准确,使部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苟言笑,语言呆板生硬,过分严肃,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怎样清楚地向幼儿解释概念,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与探索。
五是语言不精练,概念表述欠清晰。对科学概念,教师有时自己也把握不清,导致在组织活动时环节展开不充分或各环节只是走过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能落实到位,组织语言罗嗦,表述繁杂,一句话反反复复,越说幼儿越糊涂。
六是教案表述欠规范,层次不清。教师的教案要么过简,只有对主要环节的表述,对各环节引导的关键语和提问未作设计,使他人无法知道她将怎样指导活动,或者是过繁,将教师课堂中可能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述出来,又未理出层次,他人也很难明白其设计的各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解决上述设计与组织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与教师一起反思,分析问题,调整方案,并通过多次试教,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与指导策略。如针对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过程设计太简,提问不精炼等问题,针对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过程设计太繁,环节过多,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教师经过课后反思与多次试教,最后找到了较优的方案。